越南族群探索

    相傳越南首肇封疆的開國之君,為炎帝神農氏三世
孫帝明之子,封涇陽王,號赤鬼國。三傳至雒王,改號
文郎,自是世主皆號雒王。距今四千餘年,即帝堯之時
曾來貢獻;三千年前,即周成王之時又來入朝,始稱越
裳氏,至戰國晚年國亡。繼之而起的為安陽王蜀泮,據
說為巴蜀人,一稱蜀王,國號甌駱,一稱西甌。

    試圖與中國傳說中的古帝接軌,是中國周邊韓、日
、越等國的一貫作法。對照後來的史實,可以相信確有
一支稱作「西甌駱」的族群棲息於此間。安陽王蜀泮的
事蹟,不可冒然斷言其必無,亦不可冒然輕信其必有,
不妨留作日後研究時的參考資料。戰國時期,楚威王使
將軍莊蹻率兵循江而上,略巴蜀黔中以西,遂至滇池,
因以兵威服之,使屬楚國。適是時秦國奪取了楚的巴、
黔中郡,滇、楚的交通隔斷,莊蹻遂以其眾王滇,蜀泮
之取文郎國而代之,極可能是受到秦、楚的擠壓。唐末
南詔據有雲南全境,西聯吐蕃,內犯不已。唐軍每次討
伐,除由四川出兵外,交州(越南)常出師側擊。觀南詔
之屢次入侵交州,地理上實佔有高屋建翎之優勢。

    「越裳」以帶有一「越」字,自古以來其立國之所
在被指向越南,十三世紀時越人黎文休原編,十五世紀
時潘孚先、吳士連等補修的<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卷一
「鴻龐氏」記文郎國十五部中雖載有「越裳」,然而在
秦始皇終於底定南越之後所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以
及漢武帝既定南越,分其地為南海、合浦、儋耳、珠崖
、蒼梧、鬱林、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中,卻絲毫未
見「越裳」一名之再現,「鴻龐氏」紀本屬追記性質,
不敢期待其真實性能有多高。南海、番禺皆在今廣州市
的周邊,廣州市簡稱「穗」,別號「五羊城」,市區有
「越秀山」,<說文>:「羊,祥也。」穗,秀也,「越
秀」音叶「五祥」、「越裳」,上古「越裳氏」的所在
應即今之「廣州」。<史記‧東越列傳>:「閩越王無諸
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同書「越
王句踐世家」:「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越王
無疆,------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
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
侯平秦,漢高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
皆其後也。」<春秋‧定公十四年>:「五月,於越敗吳
于檇李。注:於越,越國也。」春秋時之越國全名「於
越」一作「于越」,與「閩越」只因同有一「越」字,
遂謂諸越統稱「百越」,其實本是音譯。

    <史記‧南越列傳>:「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賄遺
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里。------且南方卑
溼,蠻夷中閒。其東,閩越千人眾,號稱王。其西,甌
駱裸國亦稱王。------諭甌駱屬漢。」同書東越列傳:
「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郢等首惡,獨無諸孫繇君丑不與謀焉,乃使郎中將立丑
為越繇王,奉閩越先祭祀。------因立餘善為東越王,
與繇王並處。」餘善本為閩越王郢之弟,奉閩越先祭祀
之事又何必再煩越繇王?且明言越繇王丑本「繇君」,
傜又作繇,「閩越」、「莫繇」、「苗傜」一音之轉,
<隋書‧地理志>:「長沙郡有夷蜑名莫傜,自言其先祖
有功,常免征役,故以為名。」閩越本苗傜的一支,而
「東甌駱」實與「西甌駱」對稱!不特此也,中國大陸
凡操閩南方言的縣份,本皆「甌駱」的棲息之地,袁家
驊說:「此(閩南)外,廣東南部的潮汕地區、海南島以
及雷州半島部份地區,浙江南部的溫州、平陽、玉環和
舟山群島,江西的鉛山、上饒、玉山,廣西中南部和四
川境內的局部地區,也都屬於閩南方言的活動範圍。」
溫州的舊名(溫嶺)音叶「甌駱」,東甌駱之都在今浙江
永嘉,西甌駱含廣西中南部及越南北部。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交趾太守蘇定為政貪暴,
交趾女子徵側、徵貳姊妹舉兵反,攻陷州治麊冷,九真
、日南及合浦蠻夷紛起響應,寇略六十餘城,徵側自立
為王。十七年,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南征,由長沙
、零陵、桂陽、蒼梧前進,屢戰屢捷,十九年,斬徵側
、徵貳於金溪穴。馬援復將大小樓船二千餘艘,戰士二
萬餘人,續平九真、日南,立銅柱於南界極邊,其地約
在今之廣南。<文獻通考‧四裔八‧林邑項>下:「林邑
國------漢為象林縣,屬日南郡,------去日南界四百
餘里,------馬援所植兩銅柱表漢界處也。注:馬援北
還,留十餘戶於銅柱處,至隋有三百餘戶,悉姓馬,土
人以為流寓,號曰馬留人。銅柱尋沒,馬留人常識其處
。」閩南語「文郎」音叶馬留、馬來,所謂的「馬留」
蓋「馬來」之族類而「文郎」之後裔,今之「閩南人」
其骨幹正是「甌駱」,以保留古漢語讀音著稱。

    交趾郡轄嬴、安定、句漏、冷、曲易、北帶、
稽徐、西于、龍編、朱鳶十縣;九真郡轄胥浦、居風、
都龐、餘發、咸驩、無切、無編七縣;日南郡轄朱吾、
比景、廬容、西捲、象林五縣,見<前漢書‧地理志>,
此三郡相當於北越之全部,而不及於中越與南越。閩南
語「交趾」、「九真」皆音叶古宗、姑臧、龜茲(庫車)
、康居、高車、高昌、喀欽、馬來亞的古晉、甘肅省的
鞏昌、西康省的甘孜、雲南省的箇舊、貴州省的貴筑、
湖南省的古丈、江西省的廣昌、浙江省的會稽等,倒裝
為堅昆(結骨)、牂牁、浙江(音同)省的諸暨、福建
省的晉江、江西省的井崗(山名)與章貢、湖南省的芷江
、廣東省的湛江與紫金、海南島的昌江、貴州省的江口
及紫金與織金、雲南省的景谷與鎮康、西康省的江卡與
昭覺、新疆省的奇古等,可知其本古宗、喀欽之類也。
「日南」音叶陸梁、鹿盧、樓蘭、玀玀、樂浪、任那、
柔然(蠕蠕)、戎盧、饒樂、河北省的盧龍及灤寧與南樂
、山東省的樂陵、安徽省的南陵、河南省的汝南與汝寧
及洛寧與寧陵及臨汝、陝西省的雒南、西康省的瀘寧與
拉里、雲南省的陸良與路南及寧蒗與龍陵及瑞麗與黎浪
及南寧、廣西省的南寧及隆林與雒容、湖南省的零陵及
臨澧與醴陵、江西省的盧陵與龍南、海南島的榆林等,
所謂的「略取陸梁地」意即「略取日南之地」。

    三郡廿二縣中,音叶「女」字頭「龍」字尾的,有
嬴(應龍)、句漏(夔龍)、冷(尨龍)、盧容(驪龍)、
象林(蜥龍)、龍編(女魃)等六縣;音叶「有」字頭及其
倒裝的有安定(有邰)、餘發(有扈)、無切(有巢)、無編
(有庳)、西于(軒轅)、曲易(蚩尤)、朱鳶(江疑)、朱吾
(江疑)等八縣;其他的有北帶(拔都)、都龐(拓跋)、稽
徐(顓頊)、西捲(神州)、胥浦(鮮卑)、咸驩(夏后)、比
景(辟疆)、居風(君侯)等八縣。在總共五十五組複音語
詞當中,其出現率可以說是頗為均勻,也就是說並無某
一組偏多的現象,在中國本部出現率高的、低的紛紛都
出籠了。吾曾製作了一份<越南各省省會叶音表>,五十
五組複音詞中(含倒裝為110組)出現了三十五組,出現
率最高的分別是:(一)蟠龍─女魃、(二)夔龍─女古、
(三)少廣─廣信、(四)毒龍─女隤、(五)盤古─戈壁及
「女嬌」並列,其在中國的排名依序是女嬌(16)、毒龍
(18)、女隤(32)、女魃(34)、蟠龍(47)、夔龍(48)、廣
信(61)、少廣(65)、女古(66)、戈壁(75)、盤古(79),
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中的排名並不高。

    「女嬌」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中最高的是蜀、桂,
「毒龍」為蜀,「女隤」為甘、康,「女魃」、「蟠龍
」皆為桂、粵,「夔龍」為甘,「廣信」為粵、滇,「
少廣」為粵、贛,「女古」為閩,由此可以窺見越南之
族群與中國南方各省間的密切關係,而夔龍、毒龍在臺
灣省,女古、廣信在福建省鄉鎮以上地名叶音的統計,
皆在前五名,尤以「少廣」在這兩省均高居第二名,有
道是「數字會說話」,從其統計的結果中再次印證了「
其未能進入中原者,反多昌盛於邊疆或域外」的事實。
在臺灣高居第一的「獨孤」,在印尼行政區叶音中排名
第二,在馬來西亞聯邦名及首府名叶音中排名第五,在
菲律賓省、市、島名叶音中與他組音共列第四,在福建
省與他組音並列第三;在臺灣排名第三的「孤獨」,在
馬來西亞、菲律賓、福建省均高居第一,說明南洋群島
的住民其由亞洲大陸徙入的路徑不必定經由中南半島,
更大的可能性是經由海路。而在越南排前三名內的「蟠
龍」、「少廣」,在馬來西亞、菲律賓仍排得進十名以
內,可見越南多少也具備了遷徙孔道的功能。

    吾曾有<越南語管窺>、<越南語例舉一至五>兩篇論
文,就越南的語言作了一番探討。越南話與廣東話、客
家話、閩南話均屬單音節語,但若以語音直接寫成中文
的難度卻較三者都高,由於是單音節語,回溯其本義的
困難度不只高於日本語、朝鮮語,甚至高於英語,這裏
面涉及複音向單音的演化、所消納吸收的族群複雜,及
中國統治力量的退縮等等。西晉末葉,繼八王之亂以後
爆發了五胡亂華,中國北方擾攘了近三百年,至隋唐統
一,中國經濟已有南北倒置之象,唐末藩鎮割據的遺緒
而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越南就在這個時候脫離中國
而去。漢武帝既定南越,所設九郡中最南的日南郡其極
南界可抵廣南省的伐勒拉角(Cap Varella),惟漢末所
謂的日南徼外蠻夷起兵作亂,西元192年佔據了日南郡
的大部,自立建國號稱「占婆(Champa)」,與漢之交州
以隘雲山為界,占婆之南更有「扶南(Phunom)」。越南
西疆既受阻於安南山脈,有史以來與南方占婆的紛爭不
斷,南進成了其一貫的國策,歷經六次顯著的推進,西
元1603年合併占婆,西元1679年以後整個交趾支那的開
發,更多賴明末遺臣楊彥迪(副將黃進)、陳上川(副將
陳安平)、雷州人鄚玖等人。「越裳」位於今之廣州,
「越南」者越裳氏之南也,「安南」一名實從中國本位
主義而來,「廣南」可解釋作兩廣之南。

按:
    明‧宣德三年(西元1428年)越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
之時,其南境猶在今廣南省、廣義省之間與占婆相持,
西元1603年占婆終為越南所滅,至是越南始奄有中圻之
地,至十八世紀上半葉,而佔領南圻全境。中國始終秉
持存亡繼絕之王道思想,屢次調和越南與占婆之間的爭
端。越南既已獨立,漸擴展其版圖,經過近百年的蠶食
始併吞占婆,又兩百年再奪取了原屬高棉的南圻。

註1:
    <史記‧秦始皇本紀>:「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
臨洮、羌中,南至北嚮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琅邪臺立石]有:「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
海,北過大夏」之語,<吳都賦>曰:「開北戶以向日。
」劉逵曰:「日南之北戶,猶日北之南戶也。」此皆望
文生義,盧文弼曰:「北戶,地名,見[爾雅]。」但詳
閱<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
四荒。註: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
東,皆在四方昏荒之國,次四極者。」並無肯定的指示
今之何地。越南人自編的<大越史記‧外紀全書>其卷一
冠「鴻龐氏」之目,查越南古史並無與「鴻龐」相對應
的史地名詞。鴻濛,元氣未分貌,天地未判曰鴻濛,通
作鴻蒙,也或作濛鴻,<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
」又,廣大貌,<漢書‧揚雄傳>:「鴻濛沆茫。」韋昭
曰水草廣大貌,<淮南子‧俶真訓>:「以鴻濛為景。註
:鴻濛,東方日所出地。」「龐」通作「庬(蒙)」,「
鴻龐」音叶「鴻濛」,蓋取「宇宙洪荒」之義。惟,「
鴻龐」實又音叶鄰近河內的「和平」(中越的廣平省又
有一和平),倒裝為義安省的「班會」、廣南省的「平
會」(黃連山省的「保河」太北、鄰近西貢的「邊和」
太南),「平會」鄰近隘雲山,馬援立銅柱處在廣南,
「南盡北戶」之北戶,其「平會」之擬音乎?

註2: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
、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
適遣戍。」<漢書‧地理志>謂漢武帝更名「陸梁」為「
日南」,胡三省曰:「班表漢高帝功臣有陸量侯佚須無
,以為列諸侯,自置吏令長,受令長沙王。」如淳曰:
「陸量,[秦始皇本紀]所謂陸梁地也。」陸量、陸梁、
日南皆一音之轉,本皆為漢譯的擬音字,<史記‧索隱>
謂:「南方之人,其性陸梁,故曰陸梁。」、<史記‧
正義>曰:「嶺南之人,多處山林,其性強梁,故曰陸
梁。」皆誤以「陸梁」作「強梁」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