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史」重整

    根據莫頓‧克拉斯與哈爾‧赫爾曼合著<種族面面
觀>一書的說法:在一千五百萬年到二千萬年前,人科
動物和他們的近親巨猿分了開來。到了兩百萬年前左右
,人的祖先已站得直,腦子也加大了起來。在一兩百萬
年前,世間上的人科動物是否不止一個物種,現在難以
斷定。不過到了五十萬年前,只有一個會製造工具的物
種在孕育文化,雖然還沒有充份進化到現代人的模樣,
現代人卻是從他們衍傳出來的。到六萬年前,人的祖先
在體質上,還不曾完成他們的進化性發育過程,但他們
的智力已經發育到相當程度。

    到了四萬年前,人類就一直繼續屬於一個物種的單
單一種變異。可能不止一次,有某一個群由於隔離得太
長久了,變得不大相同,因而構成另一物種。然而,即
使在人類進化的道途上,有過各別的人科物種出現,他
們也已絕跡,絲毫沒有影響人的祖系及其子孫。人類的
現代時期,開始於大約一萬年到一萬五千年前,現代人
的祖先早晚還是構成了一個單一物種。一般同意:早晚
可能有過許多生物隔離群,各有不同的基因庫。然而,
由於經過了長時間,從這一個或那一個生物隔離群起源
的遺傳改變,傳遍了整個物種,所有一切人必定是屬於
一個物種。不論世界上甚麼地方的人,都可以和別的任
何地方的異性結婚、生兒育女,個個長得大、活得下去
,所以我們畢竟是屬於一個物種。

    人類的經常流動以及變種之間雜交繁殖,正是我們
歷史上的特徵,一直回溯到有跡象可循的遠古時期。當
冰河季末期終結時,世界上的人類一小隊、一小群的散
開在許多地區,在一個地區內,若干夥人構成了一個隔
離群,有其自己的基因庫與遺傳頻率。那時候的人差不
多都是遊來遊去,到處找尋吃的東西,在那樣的情形下
本來遠遠隔開的人就會發生接觸,於是便有了男女相配
情事,起了遺傳交換作用。直到人類開始在當地馴養些
動物、培育些植物,或有可以充足供應的魚貝類,除遊
牧者外終於可以不必再向外飄蕩,到處去找野生動植物
了,當時世界上人種的分佈除歐亞大草原外,大致上已
經如發現新大陸之前的模樣,即使是新大陸也早已是人
類活動的舞臺,而文明的序幕也正式拉開了!

    大多數人類學家一致同意,大約在五十萬年至三十
萬年前,人類祖先的蹤跡已遍及亞、歐、非三洲大部份
地方。在十萬年至六萬年前,人的腦已完成進化過程,
充份長大,而且確實已經有了火。最重要的是─五、六
萬年前的人類祖先似乎已經有了宗教信仰,此事至關重
要,蓋圖騰信仰乃是宗教信仰的前身,而「龍(鱷)」最
原始的稱謂(「女媧」、「諾亞」及其倒裝的「阿拉」
、「(wani)」)的叶音地名佈滿了全球,尤其是在
一些地理條件上較為封鎖閉塞的地區。至於人類的祖先
使用火的問題,考古學家相信北京人住在洞穴內,而且
已經懂得用火,此事亦至關重要,蓋惟有如此才得以渡
過酷寒的冰河時期,也從而粉碎了冰河時期人類的活動
範圍僅限於熱帶地區,不可能在北方存活的說法。

    綜合以上所論,在距今五萬年至六萬年前,可以確
定的是當時人類的足跡已遍及舊大陸的大部份地方,不
只已經有了火,而且已經有了宗教信仰。人類的文明既
然已經萌芽,進步的神速自是可以預期的,尤其是在語
言的詞彙方面,而在距今一萬年前,當沃姆冰河期宣告
結束之際,對於「龍(鱷)」的崇拜必已普及於全人類,
然而也就是自此以後,除了草原遊牧民族及海上捕魚的
民族外,大多數均已傾向於務農的定居生活,黃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尼羅河(下游地區)流域等四
大古文明發源地也分別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自從西元1791年,北美洲印第安人的「Totemism」
(圖騰制度)被歐美人知道以來,無疑為古代社會的研究
開闢了一個新的門徑,古代社會與近代初民社會可以作
比較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是否亦曾有過圖騰制度,是一
個頗饒興味的課題。關於圖騰的定義有十餘家之多,各
家有各家的說法,常常注意一方面而忽略其餘方面。

    英國人佛萊則(H.G Frazer)說:「圖騰制度是在一
個親屬團體,與一類自然的或人為的物之間,存在的密
切關係,這種物被稱為這團體的圖騰。」法國人杜爾幹
(E. Durkheim)說:「圖騰是一種生物或非生物,大多
數是植物或動物,這團體自信出自牠,牠並作為團體的
徽幟,及他們共有的姓。」以上兩家所下的定義,是比
較中肯、扼要,且其弊病較其餘各家為少的。

    圖騰的原義在於生生,只有生物可以生生不已,這
必是初民以生物為圖騰的理由。信同種圖騰的人合成一
個團體,這個團體姑稱之為圖騰團。較原始的初民社會
中,人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同一圖騰團的人,皆相信所
有的團員,都是由於女子跟圖騰的接觸而生的。所謂接
觸,指的是廣泛的接觸,比如走到圖騰廟前,而有所感
動即是。初民在某一個階段,相信圖騰團的團員,皆直
接出自圖騰。一個部落中,時常包括若干圖騰團,但有
時一個部落亦分為兩半部或數部,部與團的地位或有大
小,但性質仍舊相似,最首的圖騰團與其部圖騰相同,
部圖騰是獸類者,所屬的圖騰團仍舊是獸類;若部的圖
騰是水族類者,所屬各團的圖騰仍舊是水族類。在最初
的時候,一個部落中包括若干團,後來團因人數增多,
而發生分裂作用,於是舊的團變為部,分裂出來的新團
又稱為團(在中國的情形本文中別有深入之探討)。

    圖騰含有一種原質,這種原質稱為圖騰性,祂同時
是物質的,亦是無質的,祂是單位亦是全體。圖騰是物
質的,因為祂可以生一族歷代的人,祂存在於圖騰團已
往、現在、未來的團員全體身體中,祂亦存在於全體圖
騰物中,且能分化出宇宙萬物,所以說祂是物質的。但
是視之而不見,撫按之而無物。無時,卻又明明在上,
赫赫在旁,又似無質的。祂是單位,因為祂自成一體,
但祂能創造萬物,宇宙事物無不是祂之分化,所以祂亦
是全體。宇宙萬物雖皆出自祂,而仍不損其本體,在這
一點上,後來的宗教皆與之相似,亦可說這正是宗教的
原始型態。總之,祂是物質的兼非物質的,單位的兼全
體的,真是「民無能名焉」,老子「無名天地之始,有
名天地之母。」,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這類思想,未嘗不得自祂。

    各團對於這圖騰性各有其名稱,有的與圖騰的名稱
相同有的不同,美拉尼西亞的初民稱之為「馬那(Mana)
」,亦即是埃及人所謂的「嘉(Ka)」。在中國古代稱圖
騰的原質為性,性即生,亦即姓,在古文字中並無分別
。表面上,圖騰團各員皆冠以圖騰的名稱,就是同性;
事實上,各員皆與圖騰同性,亦即互相同姓。與性同類
的尚有德,「五德終始」之說雖始自鄒衍,但物必有所
自,更古必有新德代舊德之說。又,鄭康成<大傳>註:
「陰陽之神曰精氣,性情之神曰魂魄。」魂與魄仍舊是
性,中國古代對魂魄的概念,與近代初民的相同。

    中國古代對姓的定義,與近代初民對圖騰的定義正
相符合,在中國圖騰與姓的關係,可以用幾種理由來予
以證明─<左傳‧隱公八年>:「眾仲對曰:天子建德,
因生以賜姓。」<說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因
生以為姓,從女生。」<禮‧曲禮>:「納女於天子,曰
備百姓。鄭注:姓之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
姓者,生也,人所稟天氣所以生也。」<詩‧麟趾>:「
振振公姓。毛傳:公姓,公生也。」可見姓是表示人之
所以生,與現在初民對圖騰之觀念相同。並且在較古的
時代,姓與生只是一個字,所以<穀梁傳‧定公四年>蔡
大夫公孫姓,<左傳>作公孫生。<古文尚書‧汩作‧九
共‧槁序>:「別生分類」亦即「別姓分族」。在周
代銅器中,比如<史頌敦>:「百生」、<兮甲盤>:「諸
侯百生」、<齊侯鎛>:「保虖百生」,百生皆作百姓解
,可見東西周人尚稱百姓曰百生。

    根據教育部出版中華叢書<中華姓府>的統計,中國
人的「姓」竟然多達六千三百六十三個,而且每一個「
姓」都有出處、來源,從自己的「姓」,可以追溯到幾
千年的淵源。顧名思義,「姓」字是由「女」與「生」
兩個字所組成,所有社會的演變,皆是由母系到父系,
古代姓的制度顯然是以女性為中心的,三代以前之姓,
如姬、姜、嬴、妘、媯、姒、姚、嬛、姞、婤、、
、嫪等字皆從女(然風、任、隗、允等姓並非從女,說
詳本文),在三代以前「姓」與「氏」是有分別的,而
其機能亦不相同,「姓」是所以統系百世,以別婚姻;
「氏」則是別子孫所由自,以貴功德的。因此,男子稱
氏、女子稱姓,貴者有氏、賤者有民無氏。中國人是先
有了「姓」再有「氏」的,後來「氏」逐漸取代了「姓
」,古代社會也就普遍以「氏族」來表示一個有名望的
家族,但現在「姓」卻又化了「氏」。戰國時代正是中
國的農業社會逐漸定型的一段時期,父系社會取代了過
去的母系社會,許多人都以自己擁有的封建地名為「氏
」,於是「氏族」抬頭,變成了整個社會的特權階級,
「氏族」的子孫當然要以自己的「氏」自傲自豪,為以
後的中國人開創了重視「姓氏」的風氣。後來秦滅六國
統一天下,採取中央集權制度,封建制度煙消雲散,
「姓」與「氏」涇渭分明的制度,由於失去其以封建為
依歸的立足點,也就自然而然逐步消失。

    最初人類是不定居的,所以最早的圖騰團無地域性
的結合,人類最早食瓜果捕魚鱉,再進而獵鳥獸,由簡
易而至於繁雜。當他們在一地竭樹而食、竭澤而漁,或
竭山林而獵以後,就不能不遷徙,定居是無法生存的。
及人口漸增,地已漸受限制,遷徙亦漸不能若以前之自
由,並且簡單的農業已漸發明,能就地取食者亦不欲時
常遷徙,由此二端遂由遊徙而變為定居,團從此不再只
是圖騰性的,而同時兼為地域性的。

    圖騰地域化的痕跡,在中國古史中尚能看出,即圖
騰名稱因團的定居,而改作地名是也。從此一個圖騰變
成兩派,一派仍作姓用,一派作地名用,姓仍舊是非地
域性的,地名則完全地域化了。不只地名由於圖騰團的
定居,山名、水名亦皆若此,考證家每謂地由水得名,
但水名又何自來呢?這不過將解釋的困難退後,而非得
到確切的解釋。其實地名、山名、水名皆由於圖騰團的
定居其地,後為分別姓及地名起見,常加女字於圖騰旁
以表示作姓用,加邑字於圖騰旁以表示地名,加水字於
圖騰旁以表示水名,較多者將圖騰下加丘字,亦有以陵
名者,亦有以梁名者,亦有以虛名者(按:虛乃丘的演
變字,虛之為丘,若處之為),但此並非通例,只是
習慣之一,某人造字之說自係後起,更無所謂通例也。
地名亦常用其他的方法,丘、陵、梁皆為高阜,最早各
團定居時,想必亦在高阜上,在古代河流不規則、水患
常作的時代,這自然亦是較謹慎的辦法。

    因為先遊牧而後農業,遂先有了團而後有地域組織
,亦遂發生兩種組織間的爭鬥。圖騰地域化之後,更常
有地名姓氏化的現象,素居其地之人民的圖騰與地名相
符,新來居其地的人民以地名為氏,他們的姓則與地名
不符,古史中常見這種雙層現象,這種雙層現象卻不常
見於記載。有時因圖騰團的遷徙,地名亦隨之而俱遷,
常有兩地或數地之地名相同,這兩種情形很容易使人看
不清楚而產生誤解。周初所封各國,皆沿用舊地舊民而
變更其統治者,更使這種現象愈趨複雜。

    圖騰團的徽幟,在中國稱為「旌夏」。「旌」係繪
有圖騰的旗,<爾雅‧釋天>:「旄首曰旌。註:載旄於
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說文>:「旄,幢也。」
<玉篇>:「旒,旌旗垂者。」<類篇>:「旒,旌旗之旓
。」旌之名目繁多,<玉篇>:「旛,旌旗總名也;麾,
旌旗之屬,所以指麾也。」<集韻>:「,幟也,以絳
帛著於背,通作徽。」<左傳‧桓公五年>:「動而鼓
。註:,旃也,通帛為之,蓋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為
號令。」所以<廣雅‧疏>曰:「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
,旌旗為之總稱。」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
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
飾。」<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
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為一也
。」旌旗所畫之異物即是圖騰,<集韻>:「勿或作。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所以趨民。」又通
作物,<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為物。註:以白素飾
其側。」初民各團畫於旌旗上之圖騰,最早或全然是圖
畫,但有可能因敬畏尊崇而有所隱諱,或同圖騰的不同
團,以不同圖式畫法,而有象徵性的意味。

    文字起源於圖繪,已為一般學者所公認。日人安藤
正次的<言語學大綱>說:「追溯各國文字的系統,其起
源幾無不由於繪畫。雖則今日各種通行文字,未必皆直
接由繪畫變形而來。要之,繪畫為文字的先驅是可斷言
的。」這種最原始的文字,就叫作圖繪文字。

    <藝術的起源>著著羅塞(Ernst Grosse)說:「圖繪
本來目的是說明。一個圖形如果僅是為說明,即不必求
正確和精細,只要普看去認識就好了。」圖繪文字尚屬
文字畫的階段,語言學家貝倫(Gabelenty)認為:「必
須能讀的,才可以稱為文字。」!

    許慎的<說文解字>序說:「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
言孳乳而寖多也。」鄭樵<通志>說:「獨體為文,合體
為字。」文字的稱謂,除書、名的古稱外,春秋時代叫
作文,稱字始於戰國時代末期,文、字合稱是自秦始皇
時代開始,今日通俗稱字或稱文字。

    中國的文字,起源於圖繪,後來逐漸演進,只用線
狀來刻畫,而且形狀大小也可納於一型。時至今日世界
各國,均已紛紛改用拼音字母,唯獨中國成功的沿用自
圖騰演進而來的文字,其理由適足以說明「圖騰信仰」
在中國尤其特別發達。世界著名的瑞典語文學者高本漢
(Bernhard Karlgren)說:「以中國之大,而能如此結
合,實由於過去中國的文言文及文字,為一種書寫上的
世界語,作為維繫的工具。」然而中國的語言也由於文
字的制約,終於成為「單音語族」!

    中國的文字,是合形、音、義三個要素組成的,驟
看似乎極為繁雜,實則有條例可循,如能明瞭六書,認
識部首,略知文字變遷的源流,就不難觸類旁通,因此
甚有助於考古。中國上古未為人所知的部份,隱藏在奇
妙的文字當中,不是楚人一炬所能完全燬滅的。中國史
學的發達,舉世無出其右,中國史書的記載,大致堪稱
詳實,惟三代及其以前的歷史,仍多晦而不明、雜亂無
章。從圖騰的角度,配合語言文字,耙梳中國上古史中
的疑團,先前已有不少學者作過嘗試,可惜績效不大,
本文旨在繼續這方面的努力,期能釐清上古史的原貌!
詳見拙著<「六書新義(一)、(二)>、<「龍文」釋例>、
<語音的發生與轉化>、<110組複音詞系統表>、<上古人
如何形容狀貌>、<龍華大會>、<龍鳳呈祥>、<「複音語
」概說>、<點出「複聲母」說的盲點>、<「姓源」新考
提要>、<推翻舊說談「姓源」>、<「艸」、「木」本象
「鱷」形>、<「熊」承襲圖騰名>、<「狼圖騰」與「鳥
圖騰」>、<論「語族」劃分之弊端>等篇論文。

    <說文>:「呱,小兒聲。」<書‧益稷>:「啟呱
呱而泣。」人類自嬰兒「呱呱墜地」,所發出的第一聲
無不皆是「呱」,呱音姑、音窊又音護,透過各人的聽
覺卻又不盡相同。接連兩聲「呱」間,必膠著出一「Na
」音,此音與「呱」合音聽來就像「女媧」、「女皇」
、「女蝸」,或「嫛婗(人始生)」、「鮭蠪」、「夔龍
」,<說文>:「媧,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蝸又與
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世本‧姓氏
篇>:「女氏,天皇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
稱女皇。」鮭蠪,神名,<莊子‧達生篇>:「倍阿鮭蠪
。註:倍阿,神名也。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
黑衣赤幘,大冠帶持戟。」鮭音圭、音睽、音蛙、音
跨、音,通作觟。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
為「圖騰」,傳說「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之
圖騰名,「龍」即是「鱷」,一切語詞皆「女媧」及其
倒裝所衍生,再由音生義,並依音義覓字。初生嬰兒與
幼鱷之啼聲相結合,人類文明就此拉開序幕。

    <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祠神祈而為
女媒,因置婚姻。」<史記‧三皇本紀>:「女媧氏有神
盛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玉篇>:「躨跜,虯
龍動貌。」「女媧」音轉為「女蝸」、「女嬌」、「女
虔」、「女希」,倒裝為「夔龍」、「蛟龍」、「虯龍
」、「蜥龍」;亦音轉為「女皇」、「女魃」、「女媒
」,倒裝為「黃龍」、「蟠龍」、「尨龍」;也音轉為
「女祿」、「女狄」,倒裝為「驪龍」、「毒龍」,這
十組「女字頭、龍字尾(ㄌ、ㄋ、ㄖ聲母為首尾)」的複
音詞在人類文明的演進史上,有較原始與古老的資格。
十組女字頭、龍字尾的複音詞,若「女」字的聲母消失
,就音轉為「有虞─榆罔」、「有扈─夫餘」、「有庳
─百越」、「有牧─牧野」、「有邰─天乙」、「有鬲
─句吳」、「有祖─中央」、「有巢─蚩尤」、「有熊
─軒轅」等九組「韻母為頭尾」的複音詞,接著是「瀚
海─防風」、「旱魃─彭亨」、「濊貊─靺鞨」、「黃
帝─帝鴻」、「回鶻─可汗」、「府君─君侯」、「海
滄─滄海」、「伏犧─夏后」等八組「ㄏ、ㄈ聲母為頭
尾」的複音詞」;「蚌埠─蒲阪」、「北冥─蒙亳」、
「拔都─拓跋」、「戈壁─盤古」、「辟疆─詹卑」、
「阪泉─赤壁」、「彭戲─鮮卑」等七組「ㄅ、ㄆ聲母
為頭尾」的複音詞;「眉苗─蠻莫」、「冒頓─頭曼」
、「蒙古─昆莫」、「膜晝─鄒牟、「莫愁─魑魅」、
「麼些─粟末」等六組「万、ㄇ聲母為頭尾」的複音詞
;「陶唐─帝臺」、「獨孤─孤獨」、「突厥─鄒屠」
、「屠耆─契丹」、「唐山─少典」等五組「ㄉ、ㄊ聲
母為頭尾」的複音詞;「共工─高緺」、「古宗─斟灌
」、「高昌─倉庚」、「廣信─少廣」等四組「ㄍ、兀
、ㄎ聲母為頭尾」的複音詞;「鳩茲─諸稽」、「激楚
─倉頡」、「顓頊─神州」等三組「ㄐ、ㄗ、ㄓ聲母為
頭尾」的複音詞;「蠶叢─窮奇」、「蒼舒─夏池」等
兩組「ㄑ、ㄔ、ㄘ聲母為頭尾」的複音詞;「肅慎─賽
夏」這一組「ㄒ、ㄕ、ㄙ聲母為頭尾」的複音詞。所有
的雙音節語詞俱可以消納在這55×2=110-10=100組
複音詞中(減去的十組為孿生重疊句)。

    我曾以中國各省的縣名(包括西藏、蒙古、海南島)
製作了一份<中國各省縣名叶音表>,所得出來的結果,
出現率最高的前三十名依序是:(一)軒轅、(二)有熊、
(三)有巢、(四)女媧、(五)女希、(六)有虞、(七)女虔
、(八)中央、(九)臥龍、(十)夏后、(十一)有扈、(十
二)蜥龍、(十三)黃龍、(十四)伏犧、(十五)毒龍、天
乙、夏池、(十六)女嬌、(十七)女皇、有邰、顓頊並列
、(十八)有祖、(十九)句吳、唐山、蒼舒(二十)百越、
(廿一)蚩尤、(廿二)夫餘、帝鴻、海滄、(廿三)女隤、
蛟龍、(廿四)女祿、女魃、(廿五)有鬲、肅慎、(廿六)
君侯、諸稽、神州、(廿七)彭戲、(廿八)虯龍、夔龍、
有庳、鄒屠、(廿九)屠耆、少典、(三十)蟠龍、府君、
黃帝、拓跋、帝臺、詹卑、獨孤、孤獨等。含倒裝的前
三十名依序如下:(一)軒轅─有熊、(二)女媧─臥龍、
(三)女希─蜥龍、(四)有巢─蚩尤、(五)中央─有祖、
夏后─伏犧、(六)黃龍─女皇、(七)天乙─有邰、(八)
女虔─虯龍、夏池─蒼舒、(九)有扈─夫餘、(十)毒龍
─女隤、(十一)女嬌─蛟龍、(十二)顓頊─神州(十三)
句吳─有鬲、(十四)百越─有庳、唐山─少典、(十五)
有虞、榆罔、(十六)帝鴻─黃帝、(十七)女魃─蟠龍、
(十八)君侯─府君、(十九)海滄─滄海、(二十)彭戲─
鮮卑、鄒屠─突厥、(廿一)獨孤─孤獨、(廿二)夔龍─
女古、屠耆─契丹、(廿三)拓跋─拔都、倉頡─激楚、
(廿四)回鶻─可汗、辟疆─詹卑、(廿五)廣信─少廣、
(廿六)高昌─倉庚、(廿七)女祿─驪龍、(廿八)肅慎─
賽夏、(廿九)阪泉─赤壁、諸稽─鳩茲、(三十)附寶─
渤海。排名居冠的「軒轅─有熊」,背後隱藏著「黃帝
」開國的史影,「黃帝」本族群名,不可能既姓「姬」
又姓「公孫」、既氏「軒轅」又氏「有熊」。

    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表>中,除了叶音地名以外,
各組冠軍叶音前十名的省份依序是:(一)四川、(二)雲
南、(三)廣東、(四)河北、(五)江蘇、廣西並列、(六)
山東、(七)新疆、江西、福建並列、(八)浙江、貴州、
河南並列、(九)山西、甘肅並列、(十)陝西、湖南並列
。各組亞軍叶音前五名的省份依序是:(一)江蘇、(二)
河南、雲南並列、(三)廣西、山西、浙江並列、(四)廣
東、(五)山東。若冠、亞軍合計,前九名的省份依序是
:(一)雲南、(二)四川、(三)廣東、(四)廣西、(五)貴
州、(六)江蘇、(七)浙江、(八)福建、(九)河南、河北
、山東。河南省地處中原,自古以來即是黃河文明的精
華地區,周邊的族群都搶著要進來自不待言。最原始的
圖騰名「女媧」之叶音縣名之冠、亞軍,竟分別在山東
、河南二省,這不啻已說明了黃河文明正發軔於此間,
而且深具本土性以及獨創性。四川盆地號稱天府之國,
容得下多數族群在此棲息,由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及三
星堆的出土看來,此地也是一個古文明區。雲貴高原至
今猶以族群的多樣化稱全國之最,而雲南省尤為中南半
島山川之總樞紐。山東、江蘇(蘇北及安徽)在西周初期
為風姓、妘姓、嬴姓、偃姓等東夷的分佈地帶;河北的
北邊則有山戎出沒,黃淮平原與松遼平原間並無明顯的
界限,山東的東北角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一葦可渡。
蘇南、浙北在春秋末期分別有句吳、于越蹶起;三國時
期浙江有山越盤據;唐朝中葉閩南有蠻僚嘯亂;北宋時
廣西有儂智高之亂。燕、魯、蘇、浙、閩、粵等濱海的
省份,實為海外移民出海前最後的根據地。

    <文選‧養生論>注引司馬彪說:「尾閭------在扶
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
盡焦。」陳紀瀅<瞭解琉球>云:「琉球人自稱其國名曰
屋其惹。」「屋其惹」音叶沃焦、揚子、沃沮、勿吉,
及揚子江出海口沿岸的武進、儀徵、吳江、揚中、安吉
、望江,倒裝為江陰、姜堰、昭文,「屋其惹」出海之
前哨站清楚的呈現。「屋其惹」又音叶浙江省的文成、
永昌、於潛、烏程、永嘉、安吉,江蘇的鹽城,安徽省
的安慶、宜城,山東省的安邱、禹城、武城、鄆城、嶧
城,河北省的武清、武強、永清、安次、吳橋等,倒裝
為河北省的遷安、清苑、曲陽、慶雲、成安、長垣、清
安,山東省的昌邑、城武、招遠、濟陽、滋陽、鉅野、
鄒邑,安徽省的青陽,江蘇省的戚堰,浙江省的淳安、
慶元、縉雲、吉安等。「吉安」古音又音叶句吳、浙江
省的歸安,江蘇省的贛榆、灌雲、賈汪、高郵,山東省
的高苑,河北省的浭陽、固安、高陽、高邑等,倒裝為
河北省的安國,山東省的冤句、陽穀,浙江省的永康、
武康等。日本人佔領琉球之後,即處心積慮的想要切斷
琉球與中國的關係,「屋其惹」在日本人的音讀下變成
「Okinawa」,漢字復由音讀搖身一變而為「沖繩」,
並曲解其命意為「沖中之繩、流中之」。

    琉球王城「首里」的「首」音近「石」、又音近「
四」,故云「有一石方圓四萬里」,明‧神宗萬曆七年
因「首里」之諧音,而頒贈以「守禮之邦」牌坊。傳說
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通作扶桑,「扶桑」是朝鮮
半島東南角「釜山」的對音,在地理上是一個很清晰的
分界點,「尾閭」即是「倭奴」的對音。<書‧堯典>:
「宅嵎夷曰暘谷。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曰
暘谷。」「嵎夷」音近「運奄(今山東曲阜)」,山東省
的陽穀、冤句皆音叶「暘谷」,所謂的「湯谷」乃「暘
谷」之誤。<列子‧夏革篇>:「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
里,有大壑焉,實維無底之谷,名曰歸墟。其中有五山
焉:一曰岱嶼、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
蓬萊。」「岱嶼」是「對馬(Tsushima)島」的音譯兼義
譯;「九州(Kyushiu)」音叶「歸墟」;「屋其惹」音
叶「瀛洲」;「屋久(Yaku)島」音叶「員嶠」,島呈圓
形;濟州島舊稱「州胡」,呈長方形,胡音同壺,故稱
「方壺」;「蓬萊」固在山東半島東北角。

    我曾就東北九省地圖上所見大小地名,配合歷代在
此活動的族群名,製作了一份<東北族群名解析>,統計
的結果出現率最高的前五名依序是:(一)蛟龍、(二)黃
龍、(三)臥龍、(四)顓頊、(五)夏后,這是以大小地名
蒐羅所作的統計,在中國本部並未作過如此的嘗試,因
此無從比較。在我所製作的<中國各省縣名叶音表>中,
東三省不含倒裝的前五名依序是:(一)黃龍、(二)毒龍
、(三)軒轅、(四)伏犧、帝鴻、(五)夏后、中央、彭戲
、女媧、女嬌、有鬲、海滄等。各省排名第一的,分別
是:奉天→伏犧、吉林→帝鴻、黑龍江→黃龍;細分為
九省則:遼寧→軒轅、安東→黃龍、遼北→中央、吉林
→帝鴻、松江→有巢、合江→黃龍、黑龍江→夏后、嫩
江→毒龍、興安→黃龍。以各省縣名作統計,可視為較
強勢的族群。在中國各省居首的「軒轅」,亦稱霸於遼
寧,有史以來固視遼寧省為中國本部。

    我曾就<後漢書‧地理志>中所載三韓七十八國的國
名,製作了一份<三韓諸國國名叶音表>,統計結果含倒
裝的前五名依序是:(一)蒼舒─夏池、(二)有熊─軒轅
、(三)蜥龍─女希、(四)亢龍─女古、(五)女祿─驪龍
。前三名其實不分軒輊,後兩名其實並駕齊驅。不含倒
裝的前三名為:蒼舒、亢龍、女祿並列第一,有熊、蜥
龍、尨龍、詹卑、彭戲並列第二,臥龍、蟠龍、廣信、
顓頊、少典並列第三,軒轅、女希被摒棄在外。這三個
共主國的叶音國名竟全不見,可知其乃是較晚近才出現
的入侵者,在武功上卻又盛極一時。不含倒裝中並列第
一的蒼舒、亢龍、女祿,分別音叶朝鮮、高麗、樂浪,
前兩者皆是古時的朝代名,也分別是當今北韓與南韓的
國號,樂浪則是屬漢時期漢人在半島的統治中心。

    我又曾製作了一份<南韓郡名叶音表>,含倒裝的前
十名為:(一)蚩尤─有巢、(二)有熊─軒轅、(三)有祖
─中央、(四)有鬲─句吳、(五)有虞─榆罔、(六)廣信
─少廣、(七)夏池─蒼舒、(八)百越─有庳、(九)天乙
─有邰、(十)古宗─斟灌。不含倒裝的前五名為:有熊
高居第一,有祖、蚩尤並列第二,有巢、廣信、有虞並
列第三,古宗排名第四,有鬲、句吳、伏犧、彭戲、天
乙、百越、夏池、肅慎並列第五,所缺者惟北韓之平安
南北道及咸鏡南北道而已。這個統計結果拿來跟中國各
省縣名叶音的統計結果相比,很難不給人予「小中華」
一個的印象。其前十名除「古宗」外,悉數都可見於中
國的前三十名中(按:「女古」、「少廣」、「斟灌」
在中國的出現率並不高,韓國亦然)。惟,在三韓諸國
中十分活躍之「女字頭、龍字尾」的叶音,在南韓郡名
中竟然一個都未上榜,似乎老資格的族群因較落後,而
為後到較強勢的族群所取代。在三韓諸國中勝出的蒼舒
、有熊、彭戲、廣信等組叶音,在南韓郡名中也都居於
多數,一方面說明其乃忠實而合理的反映,另一方面也
證實了<後漢書‧地理志>記載的高可信度。

    最特殊的是在中國也不是排在很前面的「肅慎」,
其出現率最高卻在浙江;「夏池」出現率最高在河南,
第二也由安徽、浙江並列;「蒼舒」最高在江蘇,浙江
居第三,由於這三組音在東北的出現率甚低,其循海流
入朝鮮半島的可能性實較陸路為高。「有巢─蚩尤」、
「有熊─軒轅」、「有祖─中央」這三組複音間,存在
著音韻的通轉關係,這三組叶音的地名在<中國各省縣
名叶音表>中,分別居於第四、第一、第五高的名次,
而為南韓郡名叶音統計中的前三名,可見南韓之與中國
間的血緣關係,實較中國一些偏遠的省份更為密切!

    待我終於取得了全韓地圖後,我又製作了一份<韓
國主要城鎮名叶音統計表>,含倒裝的前五名依序為:
(一)夏池─蒼舒、(二)有熊─軒轅、(三)廣信─少廣、
(四)有祖─中央、(五)有虞─榆罔。在三韓諸國中獨佔
鰲頭的「蒼舒」,在「全韓」中其倒裝的「夏池」又恢
復了領先的地位。在三韓諸國與南韓郡名中排第二的「
有熊─軒轅」,在「全韓」中仍維持亞軍不變。若不含
倒裝,在「全韓」的前五名依序為:(一)有熊、夏池、
(二)廣信、(三)有祖、有虞、(四)蚩尤、蒼舒、(五)有
巢、夫餘、古宗、高昌。這次的統計結果,與「南韓郡
名」的相比,當然是要正確得多了!以朝鮮半島之位居
於東北亞大陸邊陲的地理形勢而言,造就了「退此一步
即無死所」之堅毅而不可輕侮之民族性。又因隔著大韓
、對馬兩道海峽,有日本列島與其隔海遙遙相望,半島
本身很自然的又扮演著民族遷徙之孔道的角色。以中國
、南韓的統計結果拿來跟日本作比較:在南韓排第七、
在中國只能居第八十一的「古宗」,在日本竟也有高居
並列第五的排行;但是在南韓還排得很前面的肅慎、女
希、天乙、伏犧等組叶音,在日本卻都掉到很後面的排
名;在中國「女希」的叶音地名多於「蜥龍」,在日本
反是,在南韓則持平;「句吳─有鬲」的組合也呈現著
相同的狀況,充份展現其半島的過渡性質。

    我最初以日本的縣名作了一份<日本縣名叶音表>,
之後又作了一份<日本昔日國名叶音表>,再將兩者合併
為<日本縣名、國名叶音統計表>。統計的結果,不含倒
裝的前十名依序為:(一)有牧、(二)有鬲、(三)粟末、
(四)有祖、蜥龍、(五)有虞、女古、古宗、(六)句吳、
(七)有熊、回鶻、斟灌、(八)尨龍、閩越、少廣、孤獨
、(九)昆莫、鄒牟、(十)亢龍、阪泉、獨孤、突厥、有
邰、黃帝、頭曼、蒙古、黃龍、女禖。這裡面有在中國
排較前面的有祖、蜥龍、有虞、句吳、有熊、黃龍、有
邰,也有在中國排較後面的女禖、蒙古、鄒牟、閩越、
昆莫、頭曼、尨龍、古宗、斟灌、粟末、有牧、阪泉、
女古、少廣(有鬲、回鶻、孤獨、黃帝持平),總的來說
實與中國東北的族群關係密切,在中國出現率最低的也
可以看得出都是一些帶「ㄇ」聲母的族群。

    「有牧」音叶阿眉、雅美、宇文(Yumen)」、阿穆
爾(Amur),倒裝為閩越、馬雅,秘魯的印迦(Inca)文化
與中美洲的馬雅文化,同為西半球最古老的文化,這個
族群自東北亞赴中美洲,走的是海路。夏威夷的「歐胡
(Oahu)」島音叶「葉赫」,「夏威夷(Hawaii)」音叶「
夫餘」,出海的前哨站指向中國的東北。阿眉族是臺灣
原住民中,人口數最多的一支;鮮卑三部中的中部號稱
「宇文氏」;俄國人佔有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後,成立了阿穆爾行省。有牧、濊貊、粟末之間,存在
著音韻上的通轉關係,「粟末」音叶松漠,倒裝為麼些
或摩梭,今松花江古稱粟末水;「濊貊」音叶呼瑪爾,
倒裝為漠河、馬韓,韓語「濊貊」讀如「Yeh-mark」。
「有祖」音叶沃沮、勿吉、兀吉、望建,倒裝為犍為、
居延、昭武、張掖。「勿吉」又音轉為鄚頡、膜晝、滿
洲、民家,倒裝為鄒牟、吉蔑。「有鬲」音叶裕固、汪
古、Uigur、Inca(印迦),倒裝為句吳、庫頁(又作苦夷
、苦兀),「勿吉」又音叶「有鬲」,「吉蔑(Khmer)」
或稱「高棉」,山東的高密音叶高棉、即墨音叶吉蔑。
「高棉」音叶昆明、昆莫,倒裝為Merkit(蔑兒乞)、蒙
古。「Uigur(回紇)」又作「畏吾兒」、「輝和兒」,
即今之「維吾爾」,唐末改作「回鶻」。我曾寫了一篇
<「靺鞨」讀音探索>,發覺在隋、唐之際活躍於小東北
的「靺鞨」應讀如「鄚頡」,即「滿洲」一名的源頭,
乃勿吉、沃沮之異譯,黑龍江的舊名「望建河」因這個
族群而得名。「膜晝」為殷人主,「高句麗」之祖名曰
「鄒牟」,又或作「朱蒙」、「東明」,「朱蒙」音叶
殷之先祖「昭明」,「東明」音叶圖們、帝摩(Timor)
」,倒裝為莫、湄沱(興凱湖),帶「ㄇ聲母」的族群
分別或東、或南,自東亞大陸向外擴散,故「句吳」、
音叶「有虞」的「於越」適位居中國海岸的中心。

    在所有的地名叶音表中,我最早製作的是<臺灣省
地圖所見地名、山水名叶音表>,統計的結果含倒裝的
前十名是:(一)獨孤─孤獨(二)少廣─廣信(三)亢龍─
─女古(四)拓跋─拔都(五)天乙─有邰、毒龍─女隤並
列(六)有鬲─句吳(七)蜥龍─女希、唐山─少典、鮮卑
─彭戲並列(八)盤古─戈壁(九)臥龍─女媧(十)蛟龍─
女嬌、軒轅─有熊、共工─高緺、神州─顓頊並列等。
不含倒裝的前十名是:(1)獨孤(2)少廣(3)孤獨、共工
(4)亢龍、帝臺(5)拓跋、毒龍、肅慎(6)有鬲、天乙、
女古、蜥龍(7)拔都、鮮卑、盤古、臥龍、驪龍(8)唐山
、少典、有邰、蛟龍、蟠龍、廣信(9)軒轅、句吳、彭
戲、女隤、神州、古宗、倉庚(10)女皇、女希、尨龍、
有熊、伏犧、夏后、戈壁、頭曼、顓頊、高昌等。臺灣
隔著一道海峽,與對岸的福建省遙遙相望,是以我特地
製作了一份<福建省鄉鎮以上地名叶音表>,含倒裝的前
十名如下:(一)孤獨─獨孤(二)少廣─廣信(三)亢龍─
女古(四)拓跋─拔都、黃帝─帝鴻、有邰─天乙、少典
─唐山(五)有鬲─句吳(六)回鶻─可汗(七)女皇─黃龍
、女隤─毒龍、盤古─戈壁、陶唐─帝臺(八)女希─蜥
龍、軒轅─有熊(九)女媧─臥龍、夏后─伏犧、突厥─
震旦、共工─高緺、斟灌─康居(十)昆莫─蒙古。不含
倒裝的前十名如下:(1)孤獨(2)少廣(3)獨孤、拓跋(4)
女古、少典、共工(5)廣信、黃帝、有邰(6)女皇、亢龍
、有鬲、句吳、回鶻、天乙、帝鴻、盤古、肅慎(7)女
隤、毒龍、女希、軒轅、可汗、夏后、突厥、唐山、斟
灌(8)女媧、臥龍、黃龍、蜥龍、有熊、戈壁、拔都(9)
伏犧、震旦、康居(10)昆莫、有虞、神州。

    兩者的相似度,那種亦步亦趨的情形,是我連作夢
也想像不到的!除了「獨孤」與「孤獨」對調以外,含
倒裝的前三名竟然一模一樣,這是臺灣的原住民絕大多
數來自海峽對岸最有力的證據,古地名絕大多數都是古
部族名的音譯,不明白此理的學者專家今仍大有人在。
(按:李亦園<邊疆民族概述>第五章中列有中國各族群
血型調查表,結論云:「閩浙漢人的血型甚為突出,即
○型者特別多,與其他地區之漢人不同,而與臺灣高山
族各族的情形大致相似,其他較高○型比例者有客家人
。」)臺灣原住民無論高山或平埔,其族名之叶音見於
前十名(含倒裝與不含倒裝)者,僅「凱達喀蘭(獨孤)」
、「太魯閣(獨孤)」、「大甲蕃(獨孤)」、「斯卡洛蕃
(少廣)」、「拳山蕃(廣信)」、「傀儡蕃(亢龍)」、「
大肚蕃(帝臺)」、「泰雅(天乙)」、「達悟(天乙)」、
「阿里坤(有鬲)」、「卡瓦蘭(句吳)」、「西拉雅(蜥
龍)」、「沙轆蕃(蜥龍)」、「賽夏(肅慎)」、「布農
(蟠龍)」、「巴布薩(彭戲)」、「羅茲阿(女嬌)」、「
魯凱(女古)」、「沙德克(少典)」、「吞宵蕃(唐山)」
、「沙蹟克(神州)」、「屈尺蕃(高昌)」等少數而已,
且多非一般所熟知者。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裏又稱
曹族為「羅茲阿」,幸有其為曹族保持全名。「羅茲阿
」又音轉為鹿草、流求,「流求」的叶音地名廣泛分佈
於臺灣西部,故<隋書‧東夷傳>呼當時的臺灣島為「流
求」。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流求」一名為今
「琉球」所奪,於是有一段時期稱臺灣為「東蕃」,而
海峽對岸稱這座島嶼的另一個可能肇端於「泰雅」叶音
的「臺員」或「大員」、「大圓」接替為人們所使用,
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上呈<臺灣棄留疏>,於是「臺灣
」一名遂取代了已往一切舊名而沿用至今。

    直到最近,才完成了<菲律賓省、市、島名叶音表>
的製作,含倒裝的前十名依序為:(一)孤獨─獨孤(二)
蒙古─昆莫(三)句吳─有鬲、拔都─拓跋(四)女古─亢
龍(五)廣信─少廣、粟末─麼些(六)女隤─毒龍(七)盤
古─戈壁(八)蟠龍─女魃(九)女希─蜥龍(十)有庳─百
越。不含倒裝的前五名為:(1)孤獨(2)女古(3)句吳、
拔都、廣信、粟末、盤古(4)獨孤、蒙古、昆莫、蟠龍
(5)女隤、毒龍。「蒙古─昆莫」衝得那麼高,是其獨
自的特色;以「孤獨」拿雙料冠軍這一點而言與福建不
謀而合,難怪在菲華僑以閩籍為數最多;總的來說,與
臺灣、福建、越南的相似度都極高;「有庳─百越」擠
得進前十名肯定與廣東有關,廣東省是全中國「百越」
叶音縣名最多的省份(「有庳」則屬雲南省);「蟠龍─
女魃」在<越南各省省會叶音表>中居首,是以在菲律賓
排在十名內;以「粟末─麼些」的高排行這一點有似於
日本,這兩個代表性族名本就一北一南。

    在<越南各省省會叶音表>中,含倒裝的前五名是:
(一)蟠龍─女魃、亢龍─女古、少廣─廣信、毒龍─女
隤(二)女嬌─蛟龍(三)盤古─戈壁(四)拔都─拓跋、獨
孤─孤獨、帝鴻─黃帝、夏后─伏犧(五)軒轅─有熊、
府君─君侯、黃龍─女皇、有虞─榆罔。不含倒裝的前
五名是:(1)蟠龍、亢龍、少廣、毒龍(2)女嬌(3)盤古
、戈壁(4)拔都、獨孤、帝鴻、夏后(5)軒轅、府君、黃
龍、有虞。以上在中國縣名叶音中以廣東省掛帥的有:
夏后、伏犧、女皇、黃帝、拓跋、少廣、廣信、獨孤;
以廣東省居次的有黃龍、帝鴻、蟠龍、女魃、女古;在
中國南方排第一的有:有熊(滇)、孤獨(黔)、毒龍(蜀)
、女嬌(蜀桂)、府君(蜀桂)、君侯(蜀黔)、有虞(蜀贛)
、拓跋(粵桂)、拔都(黔閩)、蟠龍(桂粵)、女魃(桂粵)
、女古(閩),排第二的有:蛟龍(滇閩)、軒轅(滇)、少
廣(贛)、廣信(贛)、女古(粵贛)等,由此可以充份看出
越南族群之自雲南、廣西、廣東徙入之路徑。

    在<馬來聯邦邦名及首府名叶音表>(加少數民族族
名)中,不含倒裝的前五名是:(一)尨龍、(二)孤獨、
粟末、(三)有庳、唐山、天乙、(四)獨孤、少廣、(五)
鮮卑、蟠龍、女皇、少典、軒轅。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
的前兩名中,「尨龍」滇一臺二、「女禖」桂一粵二、
「孤獨」粵一臺一、「獨孤」閩一黔一、「粟末」浙一
滇閩二、「麼些」蜀一桂二、「有庳」滇一、「百越」
粵一滇黔二、「唐山」燕一浙二、「少典」燕一蜀一、
「天乙」蜀一桂一、「有邰」魯一蘇一、「少廣」粵一
贛二、「廣信」粵一贛一滇一、「鮮卑」滇一豫二、「
彭戲」蜀一桂二、「蟠龍」桂一粵二、「女魃」桂一粵
二、「女皇」粵一浙二、「黃龍」燕一粵臺二、「軒轅
」蘇一滇二、「有熊」滇一陝二。其族群的來處,亦指
向粵、桂、黔、滇,「軒轅」旺氣止於此間。作為「馬
來」人種的代表國度,「尨龍」固應高居首位。

    在<印尼行政區劃叶音表>(加少數名族族名)中,含
倒裝的前五名是:(一)拔都─拓跋(二)頭曼─冒頓(三)
獨孤─孤獨(四)少典─唐山、有邰─天乙(五)鮮卑─彭
戲、少廣─廣信、蟠龍─女魃。不含倒裝的前五名是:
(1)拔都、(2)頭曼、(3)少典、(4)獨孤、(5)冒頓、有
邰、鮮卑、少廣、蟠龍。南洋群島第一個重要的國家,
到目前為止的證據所示,乃是七世紀時位於蘇門答臘東
南,建都於巴鄰旁的「室利佛逝(Sri Visaya)」,其主
要音節音叶「彭戲」。「Visaya」音叶「毗舍耶」,南
宋淳熙、乾道年間侵擾閩南的「毗舍耶」即臺灣的「巴
塞赫(一作「拍宰海」)。菲律賓群島中部,位於北部的
呂宋島與南部的民答那峨島之間的島群謂之「維薩亞斯
(Visayas)」群島,其得名亦與這個族群有關。排名第
一的「拔都─拓跋」與排第二的「頭曼─冒頓」之間,
猶「蟠龍─女魃」之於「尨龍─女禖」,有著音韻上的
通轉關係,而「尨龍」又與「冒頓」通轉,所以整體來
說,印尼仍是一個馬來民族為骨幹的世界。

    我曾就大洋洲島群作了一份<大洋洲土著族群叶音
表>如下:「帛琉(Belau)」音叶蟠龍、「諾魯(Nauru)
」音叶驪龍、「斐濟(Fiji)」音叶府君,其原名「Viti
」音叶冒頓、「東加(Tonga)」音叶獨孤、「吉里巴斯
(Kiribati)」或「吉爾伯特(Gilbert)」音叶拔都、「
「瓦魯杜(Vanutu)」一作「萬那杜」,音叶有邰、「吐
瓦魯(Tuvalu)」音叶拓跋、「薩摩亞(Samoa)」音叶粟
末、新幾內亞的「伊利安(Irin)」音叶臥龍、新幾內亞
的「巴布亞(Papua)」音叶百濮、澳大利亞的「比比利
斯」音叶百濮、「陶安」音叶「天乙」、「韋伯利」音
叶有庳、紐西蘭的「毛利(Maoris)」音叶尨龍。由其叶
音觀之,實乃南洋群島之延伸。

    早期渡海至南洋群島的族群,可以進一步讓撒佈在
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島嶼都有人類的足跡,又何難更進
一步航向美洲大陸乎?初抵新大陸的歐洲人誤以為到達
了印度,遂以「印第安」人稱呼新大陸的土人,這個錯
誤的稱謂竟相沿至今而不改。十五世紀以前的北美洲,
除了沿北極海地帶有黃種的愛斯基摩人以外,尚為一草
莽未闢之荒原,只有為數不多的紅種的土人居住。美洲
大陸的紅種土著大多集中在北起墨西哥、南抵智利的太
平洋沿岸,正是彼等祖先自太平洋的彼岸飄洋過海而來
最有力的說明。版圖包括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
、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及於巴西的「印迦(Inca)
」帝國音叶「有鬲」;建國於墨西哥之猶加敦半島的「
馬雅(Maya)」音叶「閩越」;立國於墨西哥中、西部的
「托爾狄克(Toltec)」主要音節音叶「毒龍」;取托爾
狄克而代之的「阿瑞狄克(Aztec)」之主要音節音叶「
有祖」,這四個國名之叶音分別為日本的二、四、並列
第八名(倒裝為日本第一),及東三省的第二,渠並非由
南洋群倒輾轉而至,就猶如臺灣的原住民不須要再從菲
律賓群島迂迴而來。史前「有鬲」、「有祖」這兩個叶
音之族群的活力,較「有熊」不遑多讓。

    我曾就地圖上所見,製作了一份<泰國府名、地名
、山水名>叶音表,含倒裝的前五名為:(一)臥龍─女
媧、(二)女希─蜥龍、(三)軒轅─有熊、(四)蟠龍─女
魃、(五)亢龍─女古,其次依序為「拓跋─拔都」、「
有庳─百越」、「有邰─天乙」等。不含倒裝的前五名
為:(1)百濮、臥龍並列、(3)女希、(4)驪龍、軒轅並
列,其次為女媧、亢龍、有邰、拔都、蟠龍等。泰國除
了南部半島的部份,因東、西洋繁榮的海運貿易而興起
的「狼牙修(六坤、宋卡)」、「赤土國(吉打)」以外,
其地理形勢可以說是相當閉塞的,因而在十組「女字頭
、龍字尾」的複音詞中,前五名就出現了三組。東南亞
山水所從出的雲南省,其縣名叶音(含倒裝)的排名順序
是:(一)[有熊─軒轅]、(二)[女祿─驪龍]、(三)臥龍
─女媧]、(四)[女希─蜥龍]、(五)[女虔─虯龍],與
泰國的統計結果對照,竟有幾分近似。

    <集韻>:「獠,音老。獠,西南夷種。,或作
。」寮國國號「老撾(Laos)」,「獠」音叶「老撾
」、「獠」音叶「女虔」,繅或作(ㄙㄠ),「獠
」又音轉為「女希」。「哀牢(Ai-Lao)」,夷名又為山
名,音叶臥龍、猗儺、夜郎(國名)、無量(山名)、安寧
(山名)、鴉礱(江名),哀牢山、無量山均在雲南省,鴉
礱江、安寧河、寧靜山皆在西康省。<後漢書‧西南夷
傳>謂哀牢夷其先有婦人名沙壹,觸水中沉木若有感因
懷妊生十子,後沉木化為龍出水上舐其幼子「九隆」,
長大後眾共推以為王。此「圖騰」信仰之遺痕也,九龍
(隆)、寧靜互為倒裝,九龍在鴉礱江支流九龍河岸,甘
肅、西藏、西康「九龍」叶音地名的出現率都甚高。「
有邰」、「拔都」的尾音皆音近「氐(Tai)」,<隋書‧
卷八十三>云中亞昭武九姓舊居祈連山北之昭武城,「
並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也」,「昭武」音叶九五、君
王,「昭」音近「詔」,「昭武」末後一音極易遺失而
僅餘「詔」一音,竊以為「昭武」一稱乃「君王」之義
非姓也!大月氏本居敦煌、祈連間,因被匈奴所破西踰
蔥嶺,「昭武九姓」皆其後也。「月氏」乃氐人的一支
,故出身氐族的苻堅有「苻詔」之稱,此稱謂又為六詔
所沿用也。並無證據顯示任何一詔是氐族所建,事實上
南詔國君一方面採用南下氐人「詔」之王號,一方面又
自稱「驃信」,一方面又承襲土著之說「自言哀牢之後
」。中國境內的「擺夷」也都自稱為「氐(Tai)」,花
腰擺夷自稱「歹雅」,「歹」即「Tai」或「Thai(泰)
」。「沙壹」音叶「軒轅」,「哀牢」音叶「臥龍」,
「臥龍─女媧」、「軒轅─有熊」在泰國分別高居含倒
裝的第一、三名。<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
其枝。」猗儺,柔順貌。<丹鉛錄>:「龍鍾似竹,搖曳
不自持也。」迎風搖曳為竹特徵之一,「夜郎」適音同
其竹之指謂,故史書云夜郎侯以竹為姓。

    「百濮」音叶盤盤、八百、奔巴、繃薄、巴鄰旁、
巴布亞等,音轉為筆瑪、拜禡、卑繆、八莫、白馬、驃
馬、漂馬、畢瑪、普由馬、蒲蠻或普蠻或濮曼、帕米爾
、婆羅門,以及「布拉馬普得拉(Brahma-putra河名)」
的前二音,又音轉為靡莫、蠻莫、眉苗、猛瑪、緬猛,
今緬甸的英譯「Burma」便譯自「緬猛」,古稱「驃馬
」,音有輕重耳!這幾組複音在中國的叶音縣名,除燕
、魯、皖外,其餘皆在甘、陝、蜀、滇、黔、桂、粵、
閩等省。吳俊才<東南亞史>謂緬甸的國名自梵語「婆羅
門(Brahma)」音轉而來,因此「受印度的影響很大」。
其實,由西藏最古老的教派名曰「繃薄」、轉世靈童之
籤置金奔巴瓶、謂僧侶曰「Bla-ma」,擺夷謂巫師曰「
筆瑪」、謂總巫師曰「猛瑪」,玀玀(自稱洛蘇或聶素)
謂巫師曰「拜禡(或筆瑪、白馬)」,而鄰近地區又特多
其叶音的地名觀之,反倒應說「印度受緬猛的影響很大
」才是。<辭源>「梵」字條下載:「古印度的一種語言
─『梵語』,『梵』是『梵摩』的省稱。」所謂的「梵
語」是印度土著之語,歷來被誤以為「雅利安語」。

    或云印度教是婆羅門教的復活,其實應該是融和了
這兩種宗教為一體。「印度」音叶有邰、炎帝、安登、
握登、望帝、巫誕、訛誕、幽都、嶽帝、玉帝、韋馱、
亞當(Adam)、Eden(伊甸園),倒裝為天乙、帝堯、帝禹
、唐堯、聽訞、大禹、大嶽、大業、大翳、儋耳、杜宇
、檮杌、太阿、彤魚、泰一、太乙、地一、檀越、東嶽
、地獄。「黃帝」音叶后土、臺(狐)駘、讙頭、驩兜、
渾敦、渾沌、混沌、霍太、飛菟、酆都、寒單、黑帝、
福德、火德、佛陀、吠陀(Veda),倒裝為帝鴻、桃槐、
泰皇、天皇、地皇、泰逢、大槐、大風、闒非、短弧。
閩南語「黃帝」音叶「炎帝」,故「酆都」猶云「幽都
」。「拔都」音叶普陀、菩堤、北斗、蟠桃、凱達喀蘭
謂女巫的「Patauw」、Pluto(閻羅王),倒裝為拓跋、
滕奔、登比、大費、土伯、聽詙、蒙古語謂巫師的「帖
卜」、麼些人謂巫師的「東巴(Tomba)」。

    「黃帝」、「拔都」、「冒頓」三組音間有音韻上
的通轉關係,「冒頓」音叶孟涂、彌陀、Buddha(佛陀)
Madonna(聖母像)、Amida Buddha(阿彌陀佛)的二三音
節、Maitreya(彌勒佛)、滿洲語謂女巫的「姆達(Muta)
」,倒裝為頭曼、東明、帝明、電母。婆羅門教謂「大
梵天王」又分化出創造神婆羅摩、守護神毗溼奴和破壞
神溼婆,「溼婆(Shiva)」音叶鮮卑、師婆、閃婆、懸
圃、釋比、上駢,倒裝為彭戲、庖犧、匏、貔貅、猼
訑、辟邪、卜筮、普賢、不死、毗溼奴(Vishinu),羌
族謂巫師曰「釋比」、蜀漢謂女巫曰「師婆」,四川省
是全中國「卜筮」叶音縣名之冠,婆羅門教在創教之初
即已與其他族群的信仰相結合。圖騰信仰中的神話傳說
,在中國散見於諸子百家的著述之中,在印度與中東則
衍變為宗教領域中的神奇怪談。「有庳」音叶鄂博或敖
包(Obo),倒裝為百越、冰夷、兵兒、夸娥、倍阿、伯
余、伯因、伯禹、屏翳、比翼、Beo(比奧鳥),北亞細
亞的薩滿教信徒以石塊堆疊成鄂博為信仰象徵。

    新疆、蒙古、東三省、青康藏是中國的四大邊區,
其叶音縣名在新疆(含倒裝)為:(一)有巢{無倒裝}(二)
有熊─軒轅(三)夫餘─有扈(四)黃帝─帝鴻(五)回鶻─
可汗、夏后─伏犧、蜥龍─女希、蟠龍─女魃、臥龍─
女媧、君侯─府君、有牧─牧野、靺鞨─濊貊。除了「
有牧─牧野」、「靺鞨─濊貊」這兩組在中國他處的出
現率不高以外,簡直就跟中國本部沒甚麼兩樣。在蒙古
(含倒裝)為:(一)有邰{無倒裝}(二)軒轅─有熊(三)有
庳{無倒裝}(四)戈壁─盤古(五)亢龍、毒龍、蠶叢、赤
壁。「蠶叢」、「赤壁」及「戈壁─盤古」在中國他處
的出現率也不高,其他則一如內地,「有庳」雖無倒裝
上榜,清初割棄於俄面積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布里亞特
(Buriat)蒙古」就是「有庳」的倒裝,有史以來數不清
的族群在新疆、蒙古起落更迭,留下地名的族群有可能
當時生活條件較好,得以在這兩地長期居留。

    合青康藏作一統計,含倒裝的前五名為:(一)女隤
─毒龍、(二)女嬌─蛟龍、(三)黃龍─女皇、(四)屠耆
─契丹、(五)突厥─鄒屠、夏后─伏犧、驪龍。不含倒
裝的前三名為:(1)女隤、(2)毒龍、女媧、女皇、(3)
蛟龍、屠耆、驪龍。其在中國出現率較低的「屠耆─契
─契丹」、「突厥─鄒屠」,在中國的前二名分別是「
屠耆」─滇1蘇1、「契丹」─浙1魯新2、突厥─黔1蜀1
、鄒屠─滇1蜀1蘇1,多不在中國本部。由山川走勢可
知四川、雲南為青康藏移民的最佳選擇,而雅魯藏布江
轉彎南下所沖出的缺口,又有利於西藏移民的通行。學
術上以藏區(含尼伯爾、不丹、錫金)、緬甸、泰國、寮
國、高棉、越南等地人所操的語言,以及漢語統歸之曰
「漢藏語系」,然今之漢語確屬一音一義之單音節語,
越南語也有單音節化的傾向,而確實有證據證明泰語中
有雙音節之複音語,中國人也有在先秦時期仍操複音語
的證據(按:審慎的說是部份而非全部),可見不必定是
因文字的制約,中國人遲早也會成為單音語族。

    我曾以歐洲、非洲地圖上所見,各作了一份包含國
名、族名、地名、山水名的叶音表,在歐洲部份含倒裝
的前三名為:(一)亢龍─女古、(二)有邰─天乙、拔都
─拓跋、冒頓─頭曼、彭戲─鮮卑、女魃─蟠龍、(三)
有鬲─句吳、孤獨─獨孤、女隤─毒龍、女希─蜥龍、
女禖─尨龍、盤古─戈壁、廣信─少廣。不含倒裝的前
三名為:(1)亢龍、有邰、拔都、冒頓、彭戲、(2)女魃
、有鬲、孤獨、黃龍、(3)女古、蟠龍、女隤、毒龍、
女希、蜥龍、女禖、尨龍、盤古、戈壁、廣信、少廣、
女媧、有庳、有熊、黃帝、夏后、彭祖、麼些、少典。
從這個統計結果,可以看到除了與[臥龍─女媧]同樣古
老的[亢龍─女古]以外,[有邰─天乙]、[拔都─拓跋]
、[冒頓─頭曼]這三組複音相當突出,而在三組複音又
存在著音韻上的通轉關係。[女魃─蟠龍]、[女禖─尨
龍]之間,與[黃龍]、[蜥龍]之間,亦存在著音韻上的
通轉關係,以「女字頭、龍字尾」的高出現率而言,顯
然歐洲大陸老早就已經是有人類定居的。

    在非洲含倒裝的前三名為:(一)尨龍─女禖、(二)
女隤─毒龍、(三)亢龍─女古、女魃─蟠龍、有鬲─句
吳、辟疆─詹卑。除[辟疆─詹卑]外,其餘五組複音亦
出現在歐洲前三名中,莫非歐、非二洲在人類的啟蒙時
代人種本無不同,而後在長久的歲月中,各自為適應環
境,受到大自然嚴酷的洗禮,才變得毛髮、膚色、長相
、外貌都有極大之差異。以[尨龍─女禖]居第一、[女
魃─蟠龍]居第三而言,與南洋群島也有幾分近似,顯
然南洋群島、中南半島、印度次大陸較早的居民外貌與
非洲土著極為接近,其皮膚沒有那麼黑、毛髮沒有那麼
捲的,則是後來與另一波從亞洲大陸移入之黃種人混血
的結果。如果說[有熊─軒轅]是人類「史前世界活力最
旺盛的族群」,那麼[有鬲─句吳]實也不遑多讓,且看
其遠至南美洲的「印迦(Inca)」、遠東的「庫頁島」、
歐洲西陲的「英格蘭」、非洲西南的「安哥拉」。

    據顧實<穆天子傳西征講疏>的考證,珠余氏在今青
海河湟一帶、重氏在新疆阿克蘇附近、赤烏氏在帕米
爾高原西側、濁繇氏在巴爾喀什湖之西、余之人在今
鹹海東側,珠余、濁繇皆音叶「中央」,又音轉為重
、赤烏、余、「蚩尤」,這兩組「有祖」、「有巢」
的倒裝於西周之世,在中國的西部以至中亞一帶十分活
躍,奠立了在新疆省縣名叶音統計中,「有巢」以冠軍
勝出的基礎。<穆天子傳‧卷三>:「庚辰,天子東征。
癸未,至于戊□之山,智氏之所處。------乃遂東征,
飲而行,乃遂東南。己亥,至于瓜纑之山,三周若城,
閼胡氏之所保。」顧實謂此「瓜纑之山」即亞歐交界之
「烏拉爾(Ural)山」,謂「閼胡氏」為負隅不恭於天子
之烏拉阿爾泰系民族;又疑「智氏」與今「芬蘭」人之
祖先有關。「烏拉山」在地理上固為一明顯之界限,我
頗疑今「阿富汗(Afghanistan)」即此「閼胡氏」之後
,而「智氏」之後即今之「德意志(Doits)」。

    我先前曾寫就<亞、歐一體的歷史觀>一文,認為亞
洲與歐洲應視為一個整體,就如同中國與印度、波斯、
中東之間。試看波斯的大流士把波斯帝國的領域擴張到
東至印度、西至歐洲;接續下來的是馬其頓亞歷山大的
滅掉波斯,且繼續東征至印度,並使其佔領區希臘化。
第五世紀七十年代,西遷的匈奴在巴拉密(Balamie)王
領導之下,開始自伏爾加河下游流域西征,東、西哥德
及法蘭克等日耳曼系諸種族,非被壓制脅從,便是在其
兵鋒下潰退,湧入羅馬帝國境域。阿提拉(Attila)在位
期間(西元433-453年)是巔峰時期,匈奴大帝國的領土
橫跨歐亞大陸,從裏海到萊茵河,王庭設於多瑙河之北
的匈牙利草原,歐洲白人遭受有史未經驗過的黃色大震
盪,八十年間東、西羅馬都被迫對之納貢以求取和平。
匈奴征服半個歐洲在歷史上最大的貢獻,眾所周知乃是
壓迫日耳曼系諸族大遷移,與西羅馬帝國的瓦解,鑄定
今日西歐國家的最初型態。七世紀回教帝國空前擴張,
其勢力東抵中亞,西沿北非而佔有歐洲之伊比利半島,
引發後來天主教教廷策動多達七次的十字軍東征。十三
世紀蒙古之興起,改變了世界的命運,堪稱人類史上最
具有決定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在世界史上,其重要性與
五世紀傾覆羅馬帝國,而結束古代世界之蠻族大遷徙,
及七世紀回教徒大勝利相伯仲。十四、十五兩世紀中,
鄂圖曼土耳其人之西進,亦可稱為蒙古西征之副產品。
西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時,其震
憾歐洲人之程度,遠過於兩世紀前蒙古人之佔領基輔。
已往這些大事隱而不彰,現在真象已然大明,正因為東
西雙方互相影響,近世歐洲人對東方的侵略更是不在話
下,所以我們必須具有「亞、歐一體的歷史觀」。

    最近又寫就了<中東族群探索>一文,於中東在地理
上在亞、歐二洲之間所扮演橋樑的角色,更是有深切的
體認。舉凡跟<西洋上古史>有關的書籍,無不先從非洲
尼羅河下游的「埃及(Egypt)」說起,接續就談到在西
亞兩河流域下游「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平原
一帶更迭代興的「蘇美(Sumer)」人、地中海東岸的「
腓尼基(Phencie)」人、「希伯來(Hebrew)」人、來自
安那托利高原的「西臺(Hatti)」人、底格里斯河上游
的「亞述(Assyrie)」人、「巴比倫(Babylone)」人、
「米提(Media)」人、「迦爾底(Chaldea)」人、「波斯
(Persia)」人等,希伯來人又分出「猶太(Judah)」人
與「以色列(Israel)」人,接著才談到「希臘(Hella)
諸邦中的「克里特(Crete)」、「斯巴達(Sparte)」、
「雅典(Athens)」、「馬其頓(Macedon)」,然後才談
到「意大利(Italy)」所從出的「伊特拉士坎」與「羅
馬(Roma)」,欲知西洋的上古史豈能捨西亞而不談呢?
繼匈奴而來的是「阿乏爾(Avars)」人,也就是中史上
的「悅般」;當拔都展開西征時,首先征服窩瓦河下游
後來遁入東歐的「不里阿耳(Bulgars)」人,也就是「
保加利亞」人,隨後目標就指向「匈牙利(Hungry)」,
匈牙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芬蘭、愛莎尼亞等都是
祖先來自亞洲之黃種人的國度,若不具有「亞、歐一體
的歷史觀」,這些國家家的歷史要從何說起?

    號稱歐洲三大族系的拉丁、條頓、斯拉夫,其中「
斯拉夫」叶音的「夏后」,在歐洲只能與他組音共居第
十的排行,「條頓」叶音的「陶唐」甚至擠不進二十名
內,這兩個族系徙進歐洲的時間,可以斷言必不會早於
「女隤」叶音的「拉丁」。「立陶宛(Lithuanian)」、
「拉脫維亞(Latvian)」及此二國主要住民之所謂「萊
特」人,從音韻上看也都音叶「拉丁」,只因位居北方
,就被摒於傳統「拉丁」的族系之外。而蘇俄東南境及
外高加索的「韃靼」人,與「條頓」何嘗不都音叶「陶
唐」,只因先來、後到即被視為非我族類。「日耳曼」
(Germany)為歐洲頗重要的族系,其叶音的「吉蔑」並
不在歐洲前二十名內,畢竟匈牙利之主要族群「馬札兒
(Madjar)」之叶音的「滿洲」是其倒裝。其他在此二十
名外的知名國族,隨便舉個例就有德意志、捷克、比利
時、馬其頓、瑞士、西西里、撒克森、愛爾蘭、威爾斯
、巴伐利亞等,而音叶「有庳」的「Albania(阿爾巴尼
亞)」正是「阿拉伯(Arabia)」的族類,「Alps(阿爾卑
斯)」山、「Iberian(伊比利)」半島、「Elbe(易北)」
河、「Appennines(亞平寧)」山脈等,甚至「歐洲」的
洲名(EUROPE)都有可能因這個族系而得名。然則,歐洲
的上古史是不是有必要重新講起呢?

    「女媧」音叶「諾亞(Noah)」,倒裝為回教徒謂上
帝的「阿拉(Allah)」,「諾亞的方舟」是耶教創世紀
裏的傳說。「默娘」音叶「馬琍亞(Mary聖母名)」、「
Venus(維娜斯)」,倒裝為「林默」、「娘媽」;「媽
祖」音叶「Virgin(聖母)」。「Jehovah(耶和華)」的
前二音節音叶「玉皇」;「Adam(亞當)」音叶「玉帝」
、「Eve(夏娃)」音叶「鴛鴦」;「Satan(撒旦)」倒裝
為「泰山」,傳說「泰山治鬼」;「地獄」、「東嶽」
倒裝為「嶽帝」、「幽都」,東嶽大帝兼管冥事,五嶽
以東嶽泰山最尊。印尼語謂「龍」的「Naga」音叶英語
謂「龍」的「Dragon」、印度語謂「龍」的「那伽」。
印尼人打招呼說的「好啦斯(Horas)」前二音音叶英語
招招呼時說的「Hello」。「Halleluiah(哈利路亞;讚
美上帝)」的後二音音叶「女媧」;「Koran(可蘭經)」
的前二音音叶「Christ(基督)」的前二音;「Islamism
(伊斯蘭)」的前二音節音叶巫覡、巫師;凱達喀蘭謂女
巫的「Patauw」音叶「菩提」,倒裝為蒙古謂巫師的「
帖卜」、摩梭謂巫師的「東巴(Tomba)」;「Wizard(男
巫)」、「Witch(女巫)」皆音叶「巫祝」;滿洲謂女巫
的「Muta」音叶「Mantra(咒語)」、「Buddha(佛陀)」
、「Madonna(聖母像)」;「Brahma(婆羅門)」音叶羅
羅稱巫師的「筆瑪」或「白馬」或「拜禡」;「毗溼奴
(Vishnu)」音叶「卜筮」;「溼婆(Shiva)」音叶羌人
謂巫師的「釋比」、蜀人謂女巫的「師婆」;觀世音或
觀自在、觀音大士有本是男性形象的說法,英語謂皇后
的「Queen」音叶「觀音」,故觀音菩薩作皇后妝扮。
「薩滿」音叶聖母、玄冥、神祕、神明、玄妙、司命、
寺廟、沙蒙(蒙古語謂寺廟)、羨門、仙門、桑門、沙門
、沙彌、Sibyl(女巫)、司馬爾(Semar)、Saviour(救世
主)等,倒裝為Messiah(救世主彌賽亞)、Moslem(穆斯
林)的前二音、Mass(彌撒)、望舒(月御)等。人類的語
言、宗教本皆同出一源,圖騰信仰衍生的神話傳說,在
印度、中東等地演變為宗教信仰,在中國部份為上古史
所吸收,部份散見於諸子百家著述之中。

    中國的古聖先賢很早就已經擺脫了宗教的桎梏,而
在哲學的領域上有很高深的鑽研。中國固然也有本土自
行發展出來的「道教」,但那已經是依附於「道家」的
老、莊思想,受到自印度傳來的佛教之刺激以後,總結
圖騰信仰的遺緒,故以「黃、老」為精神指標,以「神
仙」思想為旨趣,以「丹鼎、符籙」為能事,創造一個
倣人間朝廷設文武百官的「天廷」,下設一個以「十殿
閻羅」為班底的陰司地府,四海設有「龍王」以管理水
族,城有「城隍」、社有「社公」等,看看<西遊記>就
差不多可以瞭解道教中神仙世界的大概。各種宗教都有
天堂、地獄之說,然而「天堂」其實是虛構的一個「烏
托邦」,「地獄」的種種是刻意編來騙人的把戲。誠然
「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但那個主宰不必定名叫「耶和
華」,也不必定叫「如來」或「阿拉」。宗教大多勸人
為善,弊端卻也不少,講究「因果報應」的喇嘛教使得
藏人窮其辛苦所得以奉佛,只寄望於來生而不求改善今
生的經濟。回教徒中的老奸巨滑,假借「神意」發動「
聖戰」,不惜以人肉炸彈製造恐怖攻擊,較諸騙財騙色
的神棍尤為可惡。耶教徒「唯我獨尊」排斥異端,窒塞
了哲學的思維,在那種教廷說了算的時代,多虧不怕死
的科學家還能夠殺出重圍,而有今日科學的昌明,但也
因為缺乏哲理相輔相成,以致於逐步把地球推向毀滅。
「聖人神道設教,目的在勸化愚民」,在教育普及的現
代,人們需要的已經不是宗教,而是探求人與大自然間
如何才能和諧、才能止於至善的「易理」。

    明、清以後的中國,雖然表面完好如初,其實體內
已經開始腐朽,這時另一種形式的游牧民族猶如一把利
剪,分別自海、陸兩方向中國進逼而來。自西元1840年
鴉片戰爭爆發,至今一百七十年以來,中國真是給外敵
跟自己摧殘得體無完膚,雖說舊血須要換上新血,但是
在褪去那層「自大」之後,換上的卻是「自卑」。改革
開放以後的中國即將再度崛起,新中國首先須重新拾回
「自信」,歐美各國對漢語、漢字也有必要重新認識,
因為這是解開學術上諸多謎團的鎖鑰。「欲與人間開聾
瞶,複音圖騰須理會」,看完了本文不難發現釐清上古
史之癥結的所在。歐美各國算是已經完成了對中國遂行
侵略之階段性的任務,在還未能對中國有所回饋之前,
須知人文學科的寶藏在中國,這一百七十年來入寶山卻
空手而回,痛定思痛後不容再次錯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