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的正確讀音

    <前漢書‧古今人表>:「咎繇即皋陶。」<廣韻>:
「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皋」音高、音姑,又
音嗥、音號;「咎」音舅、技、音巨、又音高;「陶」
音桃、音導,又音遙、音由;「繇」音遙、又音由。其
可能的讀音有多種組合,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

    「咎」又與「臼」通,<晉語>:「宜咎。註:咎或
作臼,古字通用。」「咎」又與「舅」通,<儀禮‧士
昏禮>註:「古文舅作咎。」<荀子‧臣道篇>:「晉之
咎犯。」<左傳>作「舅」,今國語「ㄐ」聲母多源自古
ㄍ、ㄎ聲母的音轉,今閩南語「舅」、「臼」猶音「ㄍ
ㄨ」、「ㄎㄨ」,故「咎」至後世雖已轉為「ㄐㄧ
ㄡ\」音,於「咎繇」之「咎」猶音「高」也。

    <姓纂>云:「顓頊高陽之裔,顓頊生大業,大業生
女華,女華生咎繇,為堯理官,子孫因姓理氏。裔孫理
徵,得罪於紂,其子利貞逃難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
因變姓李氏。」古代談姓氏諸書所說,吾人只能姑妄聽
之,但也不妨留作參考。「咎繇(ㄐㄧㄡ\ ㄧㄡ/)」音
叶「究由」,故穿鑿附會謂其人為堯「理官」。惟,閩
南語「究」音「ㄍㄧㄨ」,則仍然還是「ㄍ」聲母。
<左傳‧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秋,楚‧成
大心仲歸帥師滅六。冬,楚公子燮滅蓼。臧文仲聞六與
蓼滅,曰:『皋陶庭堅,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
援,哀哉!』」。皋陶之裔分佈在今安徽北部、河南東
南隅,以及湖北省東境。立國在江蘇的「句吳」音叶江
蘇的賈汪、高郵、贛榆、灌雲、河北的浭陽、固安、高
陽、高邑,音轉為山東的濟陽、滋陽、鉅野、招遠、鄒
邑、江蘇的姜堰、昭文、江陰,中國「皋陶」叶音縣名
除蜀、粵外,就以這個區塊最為密集。

    「江陰」又倒裝為揚子、沃焦,及吳江、揚中、儀
徵、安吉(以上江蘇省)、安慶、宜城、望江(以上安徽
省)等揚子江沿岸的城市,揚子江因出海口的這些城市
而得名。<文選‧養生論>注引司馬彪說:「尾閭------
在扶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
,無不盡焦,故名沃焦。」<莊子‧秋水篇>成立英疏引
<山海經>曰:「羿射九日,故名沃焦。」琉球人自稱的
「屋其惹」音叶「沃焦」,其王城首里的「首」音近「
石」又音近「四」,故衍生出這些神話傳說,其未出海
前在大陸的居住地,清楚的指向長江口。

    可見「咎繇」可音叶「高陽」,又可音叶「鉅野」
,故傳說謂其為「顓頊高陽之裔」。「顓頊」、「高陽
」本是兩個不同部族的稱號,祝融氏、夏后氏之後均又
祖述「顓頊」,在夏后氏的部份是誤以「鯀禹(昆吾)」
所分化的「禹」為始祖,致錯上加錯;祝融氏族集團既
不一其姓,猶如契丹本有八部,自唐以後三部代立,「
祝融」蓋其最初(相沿)共主之稱號,「高陽」、「顓頊
」是其歷屆代立的共主之號,「高陽」似即「昆吾」、
「顓頊」似即「斟」,皆由祝融氏族集團內部自行產
生。「共工」、「高緺」尾音的聲母若消失,就音轉為
音叶「高陽」、「昆吾」,故日本片假名的「」字源
雖是「工」卻音「(e)」。「共」加水為「洪」、「
工」加水為「江」,傳說遂謂「共工」為「水神」,「
共工」與祝融氏的水火大戰,在祝融世系中,以「高緺
」的面貌殘存下來。<史記‧陳杞世家>:「皋陶之裔或
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今「六安」即古六國,與「英蓼」互為倒裝。皋陶之
裔除英六外,又有所謂的「群舒」,<左傳‧文十二年>
:「群舒叛楚。正義曰:[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
鳩、舒龍、舒鮑、舒龔。以其非一,故言屬以包之。」
「咎繇(ㄐㄧㄡ\ ㄧㄡ/)」、「偃蹇」互為倒裝,故皆
為「偃姓」,群舒國名一如百越俱是記音。

按:
    竺家寧<古音之旅>第193頁「皋『陶』為什麼要念
『ㄧㄠ/』?」條云:「『遙、繇』等字古音近『陶』
,所以寫作『咎繇』,或注音為『遙』,都表示念作『
ㄍㄠ ㄊㄠ/』。可是,沒想到後世音變了,『遙、繇』
由ㄊㄠ/變成了ㄧㄠ/,後人遂誤以為古人所謂『音遙』
是要我們把『陶』破音為『ㄧㄠ/』,這個誤會[廣韻]
時代就已經有了,所以我們今天只好將錯就錯,念成『
皋ㄧㄠ/』。」這個說法錯得離譜,「咎繇」之所以通
作「皋陶」,須知「皋」從不讀作「ㄐㄧㄡ\」,而「
陶」雖音桃、音導,又音遙、音由,但作專有名詞「皋
陶」念時,卻只有「ㄍㄠ ㄧㄠ/」、「ㄍㄠ ㄧㄡ/」、
「ㄐㄧㄡ\ ㄧㄠ/」、「ㄐㄧㄡ\ ㄧㄡ/」等念法,而不
可以讀作「ㄍㄠ ㄊㄠ/」,有道是「名從主人」,明明
沒有這樣的族群名,不可以擅自胡亂無中生有。「皋陶
」古作「咎繇」,後世之所以通作「皋陶」,那是因為
後來在有些地方「咎」已經不再音「高」而改讀作「ㄐ
ㄧㄡ\」了,「繇」音古今倒無多大變化!<干祿字書>
:「繇,卜辭音冑。」<爾雅‧釋詁>:「繇,於也。註
:繇辭。疏:卦兆之辭也。」<集韻>:「繇又直祐切。
」<易‧繫辭>:「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釋文:服虔云
抽也,抽出吉凶也。韋昭云由也,吉凶所由生也。」「
繇」之所以又音「冑」實得自「咎」。「陶」之所以音
桃(導)又音遙(由),乃是上古複音語所分化,「陶」可
以讀作「遙」,「繇」卻不可以讀作「陶」,因為沒有
那個途徑,上古時代的「繇」未涉及「陶」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