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國號探索

    <周書‧卷五十‧突厥傳>云:「突厥者,蓋匈奴之
別種,姓阿史那氏。------居金山之陽,為茹茹鐵工。
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

    <隋書‧卷八十四‧突厥傳>云:「突厥之先,平涼
雜胡也,姓阿史那氏。後魏太武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
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於鐵作。」

    對於「突厥」名稱之發音,最有力的證據是突厥人
自己記錄下來的突厥碑文,據<周書‧突厥傳>的記載,
六世紀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突厥文是屬於拼音文字的
一種,在碑文中,「突厥」名稱讀如「Turk」。

    「Turk」音叶都郭、都廣、獨孤、屠各、鬥穀、童
羖、荳蔻(花名,一名含胎,以喻處女)、頭盔、兜盔、
頭殼,倒裝為孤獨、孤塗(Kudu)、顧菟、蝌蚪、科頭、
蓇朵(沒開好的花)、蔻丹、可敦、鶻提、庫迪等。

    <史記‧張儀列傳>:「跿科頭。註:跿,跣也
、跳躍也。又,偏舉一足。科頭,謂不著兜鍪入敵。」

    <說文>:「兜鍪,首鎧也。兜,象人頭形也。鍪,
鍑也。」「兜」又通作「頭」,<史記‧年表>宋景公頭
曼,<漢書‧古今人表>作兜欒。

    <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冑,兜鍪也。」

    <說文>:「冑,兜鍪。從、由聲。」

    <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

也。」

    <正字通>:「胄,與部甲冑字別,甲冑下從,
此胄字下從肉,自有別也。」

    <增韻>:「胄,裔也。又,系也、嗣也。」

    <康熙字典>:「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
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由「蝌蚪」蝦蟆子看來,冑
胄本同一字,後人強分之耳!

    <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為何
?而顧菟在腹。」蟾蜍(詹諸)別名蝦蟆,蛤蟆(蝦)子
名蝌蚪,顧菟音叶蝌蚪,故傳說月中有詹諸也。

    <左傳‧宣公四年>:「鬥伯比淫於子之女,生子
文焉。夫人棄諸夢中,虎乳之。子田,見之,懼而
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
命之曰鬥穀於菟,實為令尹子文。」女生子「棄諸夢
中」,與姜嫄「欲棄后稷」皆屬同一母題神話。

    日本語謂「幼兒(子供)」的「(kodomo)」之
前二音,音叶匈奴語謂「子」的「孤塗(kudu)」,倒裝
為鬥穀、日本語謂「男子」的「(odoko)」之末
二音節,而「odoko」的前二音節音叶「於菟(虎)」,
「kodomo」的末二音節音叶「兜鍪」、童蒙。

    <周書‧突厥傳>:「(突厥)------後為鄰國所破,
盡滅其族,有一兒年且十歲,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乃刖
其足,棄草澤中,有牝狼以肉飼之。及長與狼合,遂有
孕焉。彼王聞此兒尚在,重遣殺之,使者見狼在側,並
欲殺狼,狼遂逃於高昌國之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
壤,茂草周回數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
。十男各有一姓,阿史那即一也。子孫蕃育,漸至數百
家,經數世,相與出穴,臣於茹茹,居金山之陽,為茹
茹鐵工。」此與「初欲棄之因名曰餘」相似。

    又,「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
大人曰阿謗步,兄弟十七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
生也。阿謗步等性並愚癡,國遂破滅。泥師都娶二妻,
云是夏神、冬神之女。一孕而生四男,其一變為白鴻;
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為契骨;其一國於處折
水;其一居踐斯折施山,即其大兒也。山上仍有阿謗步
種類,並多寒露,大兒為出火溫養之,咸得全濟,遂共
奉大兒為主,號為突厥,即訥都六設也。訥都六有十妻
,所生子皆以母族為姓,阿史那是其小妻之子也。訥都
六死,十母子內欲擇立一人,乃相率於大樹下,共為約
曰:向樹跳躍,能最高者即立之。阿史那子年幼而跳最
高者,諸子遂奉以為主,號阿賢設。此說雖殊,然終狼
種也。」哀牢夷之創世神話,亦有沙壹產子男十人之說
。「阿史那(Asina)」音叶「阿賢」、「烏孫」、河西
走廊的「允姓(戎名)」,日本白鳥庫吉博士云「阿史那
」音近土耳其語有「跳躍」意義的「Asin」,古音音近
「Turk」的「跿」固亦有「跳躍」的訓義。

    <晉書‧匈奴傳>:「北狄以部落為類,入居塞者,
有屠各------等凡十九種,皆有部落,不相錯雜,屠各
最豪貴,故得為單于,統領諸種。」

    <官氏志>:「獨孤氏後改為劉氏。」

    「獨孤」乃「屠各」之異譯,本匈奴單于貴種,自
劉淵進窺中夏,遂冒承漢後,改姓劉氏。入後魏為三十
六部之一,號獨孤部,以部為氏。孝文南遷,依舊例改
為劉氏,魏末又復舊姓,而亦有未復者,故匈奴劉氏與
獨孤氏並見史冊,為北朝盛族。

    <逸周書‧王會篇>是周成王大會列國的實錄,在所
列的六十一國之中的「都郭(Tuko)」音叶「Turk」。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
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

    中部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自貝加爾湖以北,分別
有支流上、中、下三「通古斯(Tunguska)」河自東邊來
會。丁謙謂突厥上古時居通古斯河畔,自後漸徙而南,
居貝加爾湖濱,嗣又徙至金山西南之鹿渾海。

    林恩顯<突厥研究>云:「突厥先世之根據地原在西
伯利亞中部,其後南移至貝加爾湖、娑陵水、鄂爾渾河
、獨洛河,再西遷金山,其後南下甘肅張掖一帶,以後
又北上金山附近。至獨立後,木杆可汗時移牙庭于「於
都斤山(Utukan)」(烏德鞬山、鬱督軍山)。

    史載土門嘗求婚於阿那,阿那大怒,使人罵辱
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是言也?」土門發兵大破
茹茹,遂自號伊利可汗,可見突厥確曾為茹茹鐵工。

    相傳突厥祖先曾與牝狼交配綿延後裔,且其牙門均
建狼頭纛,以示崇敬與標別,<舊唐書‧突厥傳>載:「
旗纛之上施金狼頭,侍衛之士謂之附離,夏言亦狼也,
蓋本狼生,志不忘舊。」<冊府元龜‧卷九六二>外臣部
官號亦云:「有時置附鄰可汗。鄰,狼名也,取其貪殺
為稱。」<北史‧卷九十九>載:「又以其弟褥旦可汗為
步離可汗,居西方。」「步離」與今日維吾爾語同為狼
之意。「步離」音叶蒲類(澤名),倒裝為狼跋、狼狽;
「步離」又音轉為「附離」、「附鄰」、Hunnen(匈奴)
、賀蘭、賀賴、狐狸,以「狼」為圖騰與匈奴(黃龍)有
關,史載突厥:「牙帳東開,蓋常敬日之所出也。」特
別是參與葬禮者「以刀剺面」之俗遠紹於匈奴。

    闕特勤碑載:「沙塞之國,丁零之鄉,雄武鬱起,
于爾先王,爾君克長,載赫殊方。」

    <三國志‧卷三十‧魏志>丁謙註:「烏孫------堅
昆國在康居東北,------丁令國在康居北,------或以
為此丁令即匈奴北丁令也,而此丁令在烏孫北,似其別
種也。------明北海之南自復有丁令,非此烏孫北之丁
令也。」丁零居漢時葉尼塞河上游,至貝加爾湖以南,
有北丁零、高車丁零、西丁零、雜丁零(堅昆)。

    丁謙認為丁零一名狄歷,三國時分佈於金山南,曰
西丁零,<魏書>稱為高車。而狄歷又作鐵勒,其部眾由
獨洛河歷伊吾、金山、,而蔓延於西域,最遠者並入俄
南境端河、黑海等處。丁謙云:突厥亦鮮卑種類,與丁
零、鐵勒、高車、回紇、蒙古同出一源。

    <北史‧突厥傳>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
獨為部落。」<隋書‧突厥傳>謂:「(突厥)或云其先國
於西海之上,為鄰國所滅。」

    觀其奉「狼」為圖騰、姓源「烏孫」、族溯「屠各
」、「通古斯」,早期居住地又與「丁零」、「堅昆」
為鄰,無怪乎<隋書>謂其「平涼雜胡」也。

    關於突厥文字,我國史籍記載,均甚簡單,且部份
前後矛盾。近代西方學者謂:西突厥通使東羅馬時,曾
經呈遞粟特(Sogd)文之國書。據董那(O.Donner)之研究
認為,突厥字母係源於較安息(Arsacides)字母更古之
一種亞拉米亞文字,在西元前後數世紀頗流行於中亞。
現在可見到的突厥最古文字,且有紀年可考者,為翁金
河(Ongin)碑文,其時間為唐開元四年(西元716年)。「
Turk」、「Turkey(土耳其)」之尾音皆不離「ㄍ、ㄎ」
二音,今國語「突厥(ㄐㄩㄝ/)」與古音不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