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北冰洋的三大川

    西伯利亞(Siberia)的河川,絕大多數的流向都由
南向北,注入北冰洋(北極海)。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川,
由東方說起分別是:(一)全長4036公里,全球排第12名
的勒那(Lena)河、(二)全長4500公里,全球排名第八的
葉尼塞(Yenisei)河、(三)全長5750公里,全球排名第
五的鄂畢(Ob)河。當清朝極盛時,這三大川的發源地,
都在中國境內,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對其有所認識。

    山名、水名皆得自於散佈在其周遭,在歷史上有相
當之影響力的族群名。「勒那」音叶樂浪、尼倫、柔然
或蠕蠕或芮芮、那拉、饒樂、任那、鹿盧、羅羅或玀玀
或玀或羅或、陸梁或日南、諾魯、閩南語「鹿
耳」等,柔然之興當在西元後三百年左右,東晉太元十
九(西元394)年中國方知柔然之名,其時匈奴崩隕,檀
石槐帝國已衰,苻秦、鮮卑俱呈瓦解之勢,柔然乃起於
其間。柔然一族史事至為糢糊,約居於今漠北貝加爾湖
一帶,元魏以後其史事始漸可知。「勒那」河一名極可
能得自「柔然」,元太祖乞顏鐵木真出身於蒙古尼倫部
孛兒只斤氏族,柔然始祖「木骨閭」音叶「蒙古」,雷
穆塞(Remusat)頗疑蒙古即出自柔然;滿清慈禧太后的
娘家出自葉赫部的那拉氏家族;漢武帝滅衛氏朝鮮後,
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樂浪、真蕃、臨屯、玄菟四郡;
西元四十年前後三韓中的的弁辰諸國,兼并為加羅、任
那二小國;唐‧貞觀廿二年,以契丹部置松漠都督府,
以奚部置饒樂都督府;唐時鹿盧部轄下的主要族群即今
之羅羅,而為南詔王室所從出;秦始皇卅三年發兵所略
取的陸梁地,即日南一名的擴大;諾魯(Nauru)是大洋
洲中的一小國;昔日臺南縣外海北線尾島與隙子島之間
的水道,是為名動青史的鹿耳門水道,鄭成功率軍收復
臺灣,攻打荷蘭人,艦隊溯此魚貫而入。

    「葉尼塞」音叶阿留申(Aleutian群島名)、烏蘇里
(江名)、鄂爾順(河名)、雅克薩(Jaxar)、越析、越喜
、也喜、愛新、阿什(水名)、危須、溫宿、烏審、阿克
蘇、阿拉善、允姓(戎名)、烏孫(國名)、阿賢(官號)、
阿史那(姓氏)、越巂、武興(氐號)、永謝(部名)、阿速
(蠻名)、阿繫(Asi)、阿溪、阿薩姆(Assam)、矣羅識、
郁立師、藥殺(Jaxartes水名)、萎莎、虞舜、有熊、愛
莎尼亞(Estonian)、Arsoi(奄蔡)、Warsaw(華沙)、奧
斯陸(Oslo)、Iceland(冰島)、Austria(奧地利)、埃森
(Essen)、奧斯拉夫(Ostrow)、奧斯敦(Olszttyn)、亞
斯文(Aswan)、衣索匹亞(Ethiopia)等。

    我曾以全中國各省的縣名予以歸納分類,製作了一
份<中國各省縣名叶音分析統計表>,結果「軒轅─有熊
」的叶音以「70─68」的總數高居全國之冠,遠多於排
第二的「女媧(58)─臥龍(48)」、排第三的「女希(57)
─蜥龍(43)」、排第四的「伊耆(67)─蚩尤(37)」,「
中央(50)─有祖(36)」、「夏后(45)─伏犧(41)」則因
總數相同並列第五。「女希─蜥龍」由「女媧─臥龍」
經過幾番轉折音轉而來;「女希」前一音的聲母若消失
就音叶「有熊」,「蜥龍」末一音的聲母若消失就音叶
「軒轅」;「有祖─中央」、「伊耆─蚩尤」、「有熊
─軒轅」這三組音之間,有著由重而輕的音轉關係。

    「軒轅」音叶鮮虞、玁狁或獫狁或薰育或葷粥、薩
彥(嶺名)、三音諾顏(部名)、室韋、宋瓦(江名)、錫爾
(Syr河名)、碎葉、水安、西夜、小宛、謝、沙壹、
西原(蠻名)、薩爾溫(Salween江名)、沙勞越(Sarawak)
、Muong Swa(萬象)、索岳特(Soyote)、薩爾(Saar)、
薩爾斯堡(Salzburg)等,葉尼塞河導源於薩彥嶺南麓的
烏魯克穆河,音叶「有祖」的「額爾濟斯(Irtish)河」
發源於鄰近的阿爾泰山,音叶「中央」的金微山、寘顏
山都離此不遠,周穆王西征途中的濁繇氏、珠余氏皆音
叶「中央」,赤烏氏、余氏皆音叶「蚩尤」,音叶「
有祖」的沃沮、勿吉、兀者、望建(黑龍江舊名)則入於
滿洲,由此可以看出構成中華民族之骨幹的「軒轅」、
「有熊」族群未入中原之前,曾經遊牧在阿爾泰諾爾與
阿爾泰山之間,而與「炎帝─大嶽」這個族群有極密切
之關係。閩南語「黃帝」音叶「炎帝」,「黃帝」之所
以被奉為中國開國的始祖,其關鍵應即在此。

    「鄂畢」音叶悅般、Avares(阿乏爾)、鬱鞞、阿壩
、阿布思、亞庇(Api)、怡保(Ipoh)、阿拉伯(Arabia)
、阿爾卑斯(Alps山名)、亞平寧(Appennines山脈名)、
易北(Elbe河名)、伊比利(Iberian半島名)、阿爾巴尼
亞(Albania)、俄伯爾(Opole)、歐羅巴(Europe洲名)、
Albayad(貝達)、阿比西尼亞(Abyssinia)、烏班吉沙地
(Ubanggi Shiri)、阿必尚(Abidjan)等,倒裝為百越、
擺夷、僰夷、卜約或布依、巴瑤(Payao)、比艾(Bie)、
排灣、巴拉望(Palawan)、巴拉瓦、不里阿耳、伯岳吾
惕、白羊、滿者伯夷、布里雅特(Buriat)、波昂(Boan)
、畢雅維斯托(Bialystok)、貝爾格勒(Belgrade)等。

    「阿乏爾」音叶烏桓、葉赫、或獚、烏那曷
、烏洛侯、敖漢、袁紇或烏護、烏梁海(Uriangkhai)、
兀良哈、阿富汗(Afghan)、鄂爾渾(Orkun河名)、亞洪
或阿杭(Ahom)、鄂霍次克(Okhotsk海名)、閼胡氏、烏
滸(Oxus河名)、歐胡(Oahu島名)、安哈特(Anhalt)、伊
夫尼(Ifn)、Africa(非洲)等。也音叶阿眉、雅美、也
迷里、葉密爾(河名)、Yumen(宇文)、阿母(Amu河名)、
阿曼(Oman)、安曼(Amman)、葉門(Yemen)、峨嵋(山名)
、嵬名、於彌、威明、烏密、吾密、阿穆爾(Amur)、阿
美尼亞(Amman)、雅穆索戈(Yamoussouro)、阿姆斯特丹
(Amsterdan)等,「有庳(鄂畢)─百越」這一組音特盛
於歐洲;「有扈─夫餘」特盛於滿洲;「有牧─閩越」
則盛於中東,「Hawaii(夏威夷)」、歐胡互為倒裝。

    最後,以王覺源先生<留俄回憶錄>「留俄華僑的生
活」中令人詫異的一段話,來作為本文的終結:「中國
僑民,遍佈海外,既無遠弗屆,亦素乏確實的調查和統
計。說到中國的僑務工作,過去固然沒有。自國父孫先
生領導華僑參加革命,國民政府成立以後,才開始注意
到僑民問題,正式有僑務工作,然亦限於歐、美、日
本和南洋一帶。而於僑民最多的地帶──蘇俄,則反視
若無睹。同時在歐、美各地的華僑,有組織、有力量,
能發生一種作用。而龐大數量在蘇俄的華僑,則似為一
種最不爭氣的中國國民。這責任固不全在華僑本身,亦
在我政府過去之少過問,與蘇俄之限制、壓迫,有以致
之。然大勢造成,一時也難挽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