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百越」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載:「楚威王興兵而伐之,
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
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
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
,漢高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後
也。」據瀧川龜太郎考證,楚敗越、殺越王無彊之年,
<史記>所載有誤。且<史記‧秦史皇本紀>有「王翦遂定
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之語,是無彊雖敗,
而越故土之浙東仍未失。又謂東越、閩君皆其後,秦兼
天下,罷侯置守,六國之後尚不得尺土寸地,況區區在
江南海上之越,竟肯別奉以君長之號乎?

    <史記‧秦史皇本紀>謂:「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遺
烈,------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俛首係頸,委命下吏。」<中文大辭典>云:「古以江浙
、閩越之地為越族所居,所建小國甚多,故名百越。於
越在浙江、閩越在福建、揚越在江西、南越在廣東,駱
越在安南,或作百粵。」「百越」音叶擺夷(Peye)或伯
彝或僰夷、卜約或佈依、排灣或派宛(Paiwan)、巴拉望
(Palawan)、巴拉瓦、巴瑤(Payao)、白羊、不里阿耳、
、伯岳吾惕的前二音、巴音布魯克的前二音、滿者伯夷
(Maja Phahit)的後二音、布里雅特(Buriat布萊雅特或
布利亞特)的主要音節等,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表>總
共五十五組含倒裝複音的排名中,以「百越(33)─有庳
(24)」居第十七,「百越」的叶音縣名出現率最高的是
廣東(寶安、番禺、平遠),其次並列第二的為雲南(普
洱、平彝)、貴州(平越、普安)、西康(巴安、白玉)、
、四川(蓬安、平武)、山西(平陽、平遙)、河北(博野
、濮陽)、山東(平原、平陰)、河南(泌陽、博愛)、浙
江(平陽、磐安);「有庳」的叶音縣名出現率以雲南省
(漾濞、安平、永北、永平)居第一位,河北(宛平、安
平、永平)、外蒙(阿爾巴海雷、烏布爾杭愛、烏布沙諾
爾)並列第二。擬音漢譯的「百越」,令人有「不計其
數」的迷思,陷溺其中不自知的諸如:

    <呂覽‧恃君篇>:「百越之際。注:越有百種。」
秦之前已有「百越」之稱,<史記‧李斯傳>:「------
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
<文獻通考‧輿地考‧古南越>:「自嶺而南,當唐虞、
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
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古謂之題額林邑。」、<四
庫提要‧百越先賢志>:「南方之國越為大,自句踐六
世孫無彊為楚所敗,諸子散處海上,其著者:東越無諸
都東冶,至漳泉,故閩越也;東海王搖都永嘉,故甌越
也;自湘灕而南,故西越也;牂牁西下邕、雍、綏、建
,故駱越也。統而言之,謂之百越。」、韓愈<送竇從
事序>:「踰甌閩而南,皆百越之地,於天文其次星紀
,其星牽牛。」、包何<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詩>:「雲山
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楊凌<酬韋滁州寄示詩>:「
陪燕辭三楚,戒途綿百越。」、庾光先<奉和劉採訪縉
雲南嶺詩>:「百越城池枕海圻,永嘉山水復相依。」
、韋莊<投寄舊知詩>:「萬里有家留百越,十年無路到
三秦。」莫不籠統的以會稽至交趾間為「百越」,甚至
以為東越、閩越、南越等等皆句踐之後。

    <史記‧東越列傳>:「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
者,其先皆句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
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
鄱陽令吳芮,所謂鄱陽君者也。當是之時,項籍主命,
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
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
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
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姓騶氏
與句踐之後均無稽之說,都東冶(福建侯官)的閩越與都
溫州(浙江永嘉)的東甌實亦不同族類。據袁家驊說:「
閩南方言分佈在福建省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和龍溪
、晉江、龍岩等專區,------此外廣東東部潮汕地區、
海南島以及雷州半島部份地區,浙江南部的溫州、平陽
、玉環和舟山群島,江西的鉛山、上饒、玉山,廣西中
南部和四川境內的局部地區,也都屬於閩南方言的活動
範圍。」泉州舊名「溫陵」,玉環東北有「溫嶺」,並
音叶「甌駱」,而甌江在溫州附近出海,則「甌江」、
「溫州」在未簡化成單音前的全名可想見矣!

    <史記‧南越列傳>載:「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
------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
西萬餘里。」、「且南方卑溼,蠻夷中閒,其東閩越千
人眾號稱王,其西甌駱、裸國亦稱王。」、「越桂林監
居翁,喻甌駱屬漢(按:[漢書]云甌駱三十餘萬口降漢)
。」此位於廣東西部、越南北部、廣西南部的「西甌駱
」乃「東甌駱」的對稱,「東甌」其實乃是「東甌駱」
的省稱。此兩支「甌駱」茲後逐漸與漢人同化,在往後
的史籍中不再有其族群相關動態的記載。倒是在福建東
南的漳、泉二州一帶,及廣東東部的潮州一帶,卻還有
一支「甌駱」的族群在此生聚棲息,從來的史書中並不
見提及,其族名幸虧鄰族「畬客」以叶音名「奧老」為
之流傳,其另一鄰族「客家」人則音轉為福佬、賀老、
鶴老之叶音,導致其以「河洛」人自居。

    東甌駱立都所在的「永嘉」,閩南語音叶「句吳」
之倒裝;客家大本營的「嘉應」音叶「句吳」;福建的
建州之「建甌」、「建陽」,閩南語皆音叶「句吳」,
是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皆有各個集團之「句吳」的
族群散佈,只是未如立都於姑蘇之句吳般風雲際會,在
國史上寫下燦爛的一頁。閩越立都所在地的「東冶」,
音叶福建的「同安」、浙江的「東陽」、江蘇的「丹陽
」與「桃源」、江西的「大庾」與「德安」、廣東的「
潮安」及「潮陽」與「東安」,此一族群出海而為臺灣
的「泰雅」與「達悟」。「百越」又音叶江蘇的「寶應
、安徽的「北黟」、江西的「鄱陽」,自珠江三角洲出
海而為臺灣的「排灣」,澎湖是其來臺的中繼站。「閩
越」音叶閩南語「武夷」,倒裝為「阿眉」、「雅美」
、「Yeh-mark(濊貊)」,及閩南語「宇文」、「廈門」
與「澳門(阿媽港)」。黃山舊名「北黟山」,「鄱陽湖
」是當今中國最大淡水湖,粵、贛邊界的「大庾嶺」,
及贛、閩邊境的「武夷山」,皆彼等曾經繁衍興盛於斯
的指標。「於越」與「揚越」音叶浙江的「餘姚」、「
武義」、「義烏」及江西的「弋陽」、「婺源」、「安
義」、「安遠」、「萬安」,有道是「數字會說話」,
族群名叶音的地名,忠實的反應了實際的狀況。

    <史記‧東越列傳>:「至建元三年,閩越發兵圍東
甌,東甌食盡,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遂發
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東甌請舉國徙中
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之閒。」雖曰「悉舉眾」,不願
遠離祖宗廬墓基業者必定不少,故浙江東南的一隅仍為
甌駱方言的分佈地區之一,只是已不再如閩南之人多勢
眾。<史記‧東越列傳>:「至建元六年,閩越擊南越,
------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農韓安國出會稽,皆為
將軍。兵未踰嶺,閩越王郢發兵距險。其弟餘善------
即鏦殺王。------天子詔罷兩將兵,曰:郢等首惡,獨
無諸孫繇君丑不與謀焉。乃使中郎將立丑為越繇王,奉
閩越先祭祀。------因立餘善為東越王,與繇王並處。
------乃遂俱殺餘善,以其眾降橫海將軍。------於是
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將其民
徙處江淮閒,東越地遂虛。」「閩越」又音叶「苗徭」
、「莫傜」,<六書故>:「傜,傜役也,亦作徭,又作
繇。」<隋書‧地理志>:「長沙郡有夷蜑名莫傜,自言
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故以為名。」「繇君」與「越
繇」之號蓋源自「莫傜」。或曰福州因市區內有于山、
烏山、屏山等三座山鼎立,因別號「三山」;而有客家
守護神之稱的「三山國王」,則有源自揭陽縣之獨山、
明山、巾山之山神的說法。閩北的三沙、四礵皆音叶「
三山(福清亦有三山)」,浙江省以紹興、蕭山、象山、
秀水、嵊泗等叶音縣名,高居全國「三山」叶音之首,
湖北省以興山、石首、浠水等叶音縣名居次,此一族群
出海來到臺灣即是「賽夏」;客家話「嘉應」、「揭陽
」均音叶「國王」、「句吳」,早期出海而棲息於臺灣
的代表性族群即「卡瓦蘭」。全國「Hakka(客家)」的
叶音縣名以廣東排第一,亦以湖北省次之。「閩越」、
「莫傜」的前一音皆音近「妹」,客家女子多置「妹」
於名後,今天的客家實消納了多支族群。

    「百越」又音轉為Phang(彭亨或婆皇或勃皇)、渤
海、北發、巴爾虎、白佛、鏺汗、不兒罕(山名)、布哈
、布哈拉(Bukhara)的前二音、巴伐利亞(Bavaria)的前
二音、Bohemian(波希米亞)的前二音、巴兒忽惕的主要
音節、盤瓠等。「畬客」相傳其先出自「高辛」時代的
「盤瓠」,「高辛」、「畬(ㄒㄧㄝ/)客」互為倒裝,
而「盤瓠」與「盤古」、客家人所敬奉的「伯公」實乃
一音之轉,「盤瓠」、「盤古」在中國的叶音縣名出現
率並不高,「畬客」、「高辛」均以廣東省排名第一,
江西省次之,今「畬客」在語言上已多同化於客家。河
南省是全國「於越」的叶音縣名最多的省份,「於越」
又音叶有虞、有易、有閻、運奄、伊尹、榆罔、文禹、
夷羿、夷羊、王爺,臺灣民間奉祀王爺之多,佔諸神明
的第一位。所謂的「駱越」乃是「西甌駱越」的省稱,
在全國含倒裝共五十五組縣名叶音中,以「女媧─甌駱
」的組合排在第二,此乃一切的圖騰名之祖。「甌駱」
的叶音縣名在全國,以廣西省居冠、雲南省次之,其倒
裝的「女媧」以山東省排名第一,排第二的是河南省,
呈現出「北女媧、南甌駱」的一個態勢。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
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
以適遣戍。」又,「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百越」音叶「番禺
」,「陸梁」即「日南」,「番禺」、「南海」皆屬大
廣州市的範籌。「陸梁」、「百越」皆所以總括嶺南。
<史記‧南越列傳>載:「秦時已并天下,略定揚越,置
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趙)
佗,秦時用為南海龍川令。」在余所製作的全國各省縣
名叶音統計表中,[女皇─黃龍]的叶音在廣東省僅次於
[夏后─伏羲]位列亞軍,而「南海」音叶「女皇」,無
怪乎以「南海」作為廣東省的統稱。<史記‧南越列傳>
又載:「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
元鼎五年秋,衛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出桂陽,------
主爵都尉楊僕為樓船將軍,出豫章,------戈船下厲將
軍出零陵,------發夜郎兵,下牂牁江,咸會番禺。」
「番禺」儼然為「南越」之代名詞,籠統以嶺南之域統
稱「百越」,及與其餘諸越種種附會實肇因於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