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云:「不只地名由於圖騰
團的定居,山名、水名亦皆若此。考證家每謂地由水得
名,但水名又何自來?這不過將解釋的困難退後,而非得
到確切的解釋。其實地、水、山的得名,皆由於圖騰團
的定居其地。」又云:「我頗疑古語非皆單音,-----普
通語言容易變化,專名則難變化,現人久已不讀龜若丘,
然讀龜茲仍用漢人翻譯時之古音,即其例也。」並舉「
臺駘」讀如「狐駘」、「蜘蛛」衍出「踟躕」、壺之初
音為「昆吾」或「康瓠」等為例。受到李先生這說法的
啟發,數年來潛心摸索,居然讓我有了「雙音節語是人類
語言的基本型態」、「龍是全人類的共同圖騰」、「上
古中國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
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的圖騰名,一切名詞均由女媧一
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雙音節語計可細分為55
組,含倒裝則為110組」等發現,有了這樣的認知,那雜亂
無章的上古史,竟然都可迎刃而解了。
    本著這樣的認知一路走下去,我曾以臺灣省與福建
省的分縣地圖,就地圖上所見的地名,全部予以收錄排比
分析,分別製作了一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這兩省在排行
表上名列前三名的,竟然完全一致,這不就是臺灣的原住
民祖先本來自海峽的彼岸之有力的證據嗎?我又曾經製
作了一份日本的國名、縣名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前四
名的叶音互相都有音韻的通轉關係,而且都跟中國東北
分佈最廣泛的族群有關,這不是地緣關係最忠實的反應
嗎?我又分別製作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三份尺度
不等的叶音統計表,看到赫然映入眼簾的統計結果,自然
心領神會而有所得。有了以上的幾次經驗與心得,於是
興起了製作一份中國分省之縣名叶音表的念頭,從而窺
知中國史前各個族群分佈及遷徙的動向。
    其實,我要製作這份分省之縣名叶音表的想法,已經
擱在心裏很久了,所以延遲至今,最主要是有三項困擾:
(一)中國大陸各省每多一個字的縣名,由於失去了另一
個字,除非知道其失去前的原貌,否則就無法以110組
音予以歸類分析。(二)中國大陸上有許多省份的縣治曾
有過遷徙,縣名與縣治名不一定一致,有些則是古今地名
曾有過更改,有些固然可察知原名,有些則不易察知。此
外塞北游牧部族的盟旗也是一個問題。(三)中國有不少
的方言區,有些漢字的讀音古今不同,若一概以今普通話
的讀音為準,於某些省份事實上的讀音又不符。就因為
有以上三項難題,才會遲遲動不了手。
    針對這三項困擾,我所採取的對策是:(一)幸好這種
一個字的縣名,所佔比率畢竟只是少數,因此舉凡一個字
的縣名俱收錄於叶音表的最後,並不列入統計,期盼終有
克服之日。(二)如果知道其原名的,儘可能回復其原名,
新名若與古部族名無關,則斷然予以捨棄。(三)於臺灣
、福建、廣東等省及海南島,確知其讀音有部份與國語
不符,故這幾個省份的讀音就以方言為主。這樣的處理
方式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我相信其所求得的答案應該
與真相相去不遠,因為今古音也好、方言與國語也好,其
音韻變化畢竟皆有規則可循,大多只是讀音輕重的差異
而已,他日若上述三項困擾終於獲得解決,重新再作一份
音統計表,必可證明我所言不誣。
    這篇文章既像是開場白,也可以視作篇末的總結。
「軒轅─有熊」這組叶音的出現率,既在各省第一名的
總排名中名列第一,在各省第三名的總排名中也名列第
一;「有熊─軒轅」這個組合在各省第二名的總排名中
名列第一,在各省第四名的總排名中奪冠的是「女虔─
虯龍」,在各省第五名的總排名中勝出的分屬「蜥龍─
女希」與「烏桓─夫餘」,軒轅、有熊憑著這樣亮麗耀
眼的表現,已足可當選中國出現率最高的縣名無疑。固
然縣名的出現率高,不見得在以鄉鎮以上為單位的叶音
統計表中的出現率也一樣的高,我所製作過的「福建省
鄉鎮以上地名叶音表」及「臺灣省分縣地圖中所見地名
叶音表」的統計結果,就都與以縣名叶音為單位的統計
結果不符。但是出現率最高的地名,不見得就可以代表
在歷史上曾經叱風雲,在政治勢力的支配上佔有一席
之地的族群,反倒是以縣名為單位,恰可說明這一態勢。
由「軒轅─有熊」高票勝出的事實看來,中華民族都是
炎黃子孫、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老祖宗等說法,炎帝音叶
有邰,音轉為伊耆,又音轉為有熊,炎帝與黃帝間有音韻
的通轉關係,傳說顯然是融和了幾個不同的族群為一爐,
然畢竟去事實不遠,吾人終於可以瞭解其所以然,也可以
知道這個傳說有幾分的可信度了!
    我先前曾就王號、制誥、疆界、官爵、英豪、尊稱
、祭祀、親屬、平民、人事、囚牢等項用語,製作了一
份「五十五組複音與中國關係深淺一覽表」,關係深的
填得滿滿的,一項都不缺;關係淺的勉強湊出一兩項,聊
備一格而已。蓋一組音即代表一個族群,一個族群活動
在一個範圍愈久、涉及的層面愈深入,則所留下對某些
特定事物的稱謂也就愈多。這個統計結果,與蒐集日常
用詞、專有名詞、辭典中所載名詞所製作成的叶音表共
三份(見<甌駱話精解>書末附表),合起來統計分析的結
果頗為吻合,與本次以各省縣名所製作的叶音表之統計
結果(見<中國叶音詞彙分析統計表>)也極為一致。看完
了本文,對於史前中國境內族群的動向,必然能夠了然於
心,而不再心存疑惑了!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似乎
一直持續至唐代,今仍「席地而坐」的韓、日與古中國
關係密切,值得特別注意。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
為人類四大文明古國,文明較為先進的地區,或者說生活
較為富庶的地區,必然也就容易引起周邊文明較落後民
族的覬覦,利益如果分配不均,戰爭也就隨之而起,新的
勝利者取代了前者的角色,失敗者或淪為被統治者,或遷
地為良,然而過了一段時期後,新的侵略者又出現了,若
能把握此意,於族群之所以遷徙思過半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