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合國聯邦」解體之後,原
先被脅迫加入聯邦的各加盟共合國紛紛宣佈獨立,這當
中包括白俄羅斯、小俄羅斯(烏克蘭)等與大俄羅斯人同
屬斯拉夫民族的自治共合國在內;原俄屬中亞總算已經
獲得解放;外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阿美尼亞、亞塞拜
然等三小國經過一番激戰,如今烽火已熄,各自的歷史仇
恨暫時擱置一旁,將重新建國列為第一要務;波羅的海三
小國勇敢的起而面對強大的壓力,從此不再任人宰割。
阿富汗反抗軍長期的游擊戰拖垮了蘇聯,隨著柏林圍牆
被推倒,東、西德合併統一,蘇聯東歐附庸國的共產政權
一一垮台,終於敲響了克里姆林宮的喪鐘!
    由於帝俄時期的擴張兼巧取豪奪,今日以大俄羅斯
為主體的獨立國協,其領土仍十分可觀,並仍擁有不少的
所謂加盟共合國或自治州,只要蘇俄的能力所及,絲毫也
不曾稍稍放鬆對這些地區的控制,位於高加索山麓的「
車臣CHECHEN」共合國為了爭取獨立,正獨自勇敢的與入
境干預的俄羅斯軍隊,展開一場長期的殊死戰,國際上對
於車臣的反抗運動,並未曾給予大力聲援,更遑論人力或
物資上的幫助,吾人也僅能於戰況較激烈時,偶然從報紙
轉述歐美新聞媒體的報導中得知一二,對於這個小國的
名稱,相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在曾經念過的本國歷
史、地理教科書中,多多少少有些印象,在外蒙古的肯特
山以東,游牧在鄂嫩河與克魯倫河流域的,正是與這個小
國同名的「車臣汗部」,厄魯特四部中的土爾扈特部曾
經遠徙歐俄,後又悄悄返國,這兩處車臣也必有十分密切
的關係,但是面對蘇俄強大武力的鎮壓,我們並未曾見海
峽兩岸任何一方發表任何聲明給侵略者予譴責,也未見
「蒙古人民共和國」對他們的兄弟之邦伸出道義上的援
手,中共是擺明了不想收回外蒙古了,臺灣的「蒙藏委員
會」已成為象徵性的機構,被關入鐵幕已久的布里雅特
蒙古、唐努烏梁海,怎麼喪失了起而呼應的勇氣?

    蒙古自歸附滿清之後,終清之世未嘗再叛,其最主要
的原因即是「盟旗制度」的設立。盟旗制度的精髓在於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而且各盟旗牧地均有明確劃分,
嚴禁其逾越,這使得蒙古諸部不再互相兼併,因此也就杜
絕了強大的政治實體的產生,滿清政府在中國西、北方
邊疆的控馭,取得了中國歷代各朝所難以企及的成就,但
是蒙古諸部也因此形成一片散沙,抵抗不了遠從東歐而
來的沙俄與哥薩克騎兵,乖乖的俯首任其宰割,至今猶無
以自振,這恐怕是盟旗設立之初,所始料未及的!
    元順帝脫歡帖木兒退回漠北以後,其統治力量漸趨
薄弱,八傳以後去帝號改稱汗,遂稱韃靼,同一時期蒙古
西陲的瓦剌積漸強盛起來,與東方本部的韃靼對抗,蒙古
民族遂分為二。瓦剌原分三部,後成厄魯特的四部,即所
謂四衛拉特蒙古:一曰和碩特,放牧於烏魯木齊;一曰準
噶爾(亦名綽羅斯),放牧於伊犁;一曰杜爾伯特,放牧於
額爾濟斯河流域;一曰土爾扈特,放牧於塔爾巴哈臺。達
延汗(即大元汗)為蒙古族中繼往開來的人物,即位後盡
平大漠南北,為便於治理起見而實行封建,把散漫的蒙古
加以組織,於是瓦剌不能東侵,明廷亦不得北進,誠為安
定蒙族最偉大的人物。但由於封建的結果,各部落紛紛
割據,不能在汗室的領導下成一集體的力量,使滿洲有機
可乘,予以各個擊破,此應為達延汗始料所不及,而滿清
盟旗制度實乃在此封建之基礎上奠立者也!
    分佈在吉林、嫩江二省的郭爾羅斯前、後旗實高麗
之叶音,與嫩江省的札賚特、熱河省的札魯特,及青海省
的綽爾羅斯為一音之轉,故句音鉤又音衢;除科不多一帶
之外,熱河省亦有杜爾伯特旗,與察哈爾省的太僕寺旗並
拓跋、禿髮音轉;熱河省有奈曼旗、敖漢旗,金末科不多
一帶、清初中亞外藩各有叶音的乃蠻、浩罕;布里雅特
及綏遠省均有茂明安旗;熱河省有唐古特喀爾喀旗,蒙古
人習稱青海之藏人曰唐古特,大漠以北的車臣汗、土謝
圖汗、札薩克圖汗三部統稱喀爾喀。蒙古先世狼鹿生人
之傳說與突厥狼生傳說相近似,而此狼與鹿均龍之音轉,
匈奴之俗「五月大會龍城」,緣何忽略其為龍的傳人耶?
據報載突厥後裔之土耳其,國內有少數極端組織正暗中
鼓動我天山南北的回族同胞脫離祖國,以成立其所謂東
土耳其斯坦共和國,彼等視中國為其宿敵,連美國迪斯耐
出品的卡通影片「花木蘭」,也遭到被土國禁演的命運,
竊想這些人是否對歷史的瞭解有嚴重的偏差?

    包遵彭譯<土耳其史論>序言中云:「中、土兩國近
世以來,雖以各自之國勢變遷,而壤地遠隔,但在甚多世
局巨變中,仍常互為影響,惜知者絕少。」包先生舉例提
到十字軍東征陳蹟當中,一件未完成的往事,大致上是說
西班牙的菲律伯二世曾經計劃征服中國,以為這樣可以
自東方進攻土耳其,姑不論此想法太過迂闊,但似乎說明
了中、土相互依存的形勢。接著又說:「將近一世紀以
前,俄帝侵略政策雖多面進展,但其處心積慮以謀者,乃
在中、土兩國。同治十年,俄乘我新疆回亂,公然出兵伊
犁,-----幸左宗棠等迅速戡平叛亂,光緒四年全疆底定,
直逼伊犁,成對峙之局。-----其時土駐英使臣,即曾向
郭(清廷駐英使臣郭嵩燾)示好,『欲與中國通好,欲得中
國使臣至其國。』-----蓋其時土耳其正為俄所迫,西元
一八七七年俄、土大戰,-----土損失雖多,但俄於此役
草草終場,-----實緣中國戰場威脅極大。土耳其對此形
勢知之甚切,故于西元一八七九年春,其駐法大使阿里夫
巴沙曾再向清駐法使臣曾紀澤重申前議,認『歐洲及俄
、美、日本等邦皆有中國公使,土國妒而羨之,欲與中國
結好。』曾答以『將來必有通好遣使之日』」。最後又
追記曾紀澤於收回伊犁,挽回崇厚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的草約之後,奏報:「自籌兵籌餉疊見邸抄,而俄之上下
亦惴惴焉時有戒心;俄國自攻克土耳其後財憚力竭,雅不
願再啟釁端。」因云:「可惜清廷未能洞燭機先,瞭解土
耳其之大勢,結成中、土聯合制俄之形勢,遺患無窮,百
年後之今日,猶隱隱受其影響。」今舉世黃種人的國度,
國與國之間仍然時時圓睜著鬥雞眼,總不肯記取歷史的
教訓,不惟沒有宏觀的眼光,更沒有濟危扶傾兄弟之邦的
胸襟,這樣子的結果只有任人宰割,讓無往不利的侵略者
毫不費力的各個擊破,此皆因不熟讀甚至曲解歷史之故!
事實上中國歷代各朝受邊疆幼弟族支騷擾則有之,何曾
反過來對其有所苛求?沒有英、俄在背地裡煽風點火,蒙
古、西藏是不可能獨立得成的,目前最希望臺灣獨立的,
大約就是美、日兩國了!

    筆者按:韃靼達延汗傳到第四代號「伯顏車臣汗」;
達延汗的後代,分封在鄂爾多斯一帶的阿拉坦汗,採納了
屬下「呼圖克圖車臣鴻台吉」的建議,而皈依了佛教;西
元1636年,漠南蒙古業已歸附滿清的諸部首長們,舉行了
庫烈爾泰大會,承認滿洲的皇帝為繼承蒙古可汗的大統,
並上以「博克達車臣汗(Bogda-Sechin-Khan)」─「神
聖英明的皇帝」─的尊號。「博克達」音叶博大,故訓
為神聖;「車臣」音叶超群、翹楚,故訓為英明,是車臣
有美稱與部族名等兩種不同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