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泉州城東北二十里,逶迤的群山抵江而盡。山
雖盡,海仍闊,形成「江流共海潮一色」,此江即是「
洛陽江」,北宋嘉祐四年(西元1059年)當時的泉州太守
蔡襄建一宛若臥虹的長長石橋橫架江上,這就是著名的
「洛陽橋」。關於此橋的興建,在民間被渲染成怪力亂
神的傳說,多年前還被製作成電影在臺灣各地上演。
    這條江的名稱,為甚麼取名為「洛陽」呢?向來有
兩種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唐宣宗未即位前,曾經到過
泉州漫遊,看到此地的山川形勢,讚嘆像極了古都河南
的洛陽,因此而取名為洛陽。此外,明‧何喬遠引宋‧
沈括<夢溪筆談>中的說法,認為我國河流以「漳」、「
洛」為名的甚多,是因為這兩個字與「漲」、「落」的
字音相近,「陽」又與「洋」同音,因此「洛陽」實在
是「落洋」的意思,是說江水落入海洋之處。
    其實,上述的兩種說法均屬穿鑿附會、望文生義、
捕風捉影、想當然耳!謂某山、某水、某鄉、某鎮因某
某緣由而得名,施之於近代已有可有不可,施之於古代
早已有人煙之處則萬萬不可!蓋古地名本即是原居當地
之部族名,山、水名亦皆沿用當地最具代表性之部落名
,其本質則圖騰名也。其或由音生義、或依音義覓字,
則屬後來之事!洛陽鎮至泉州灣間為一內海,故洛陽江
一稱止於是;另有一晉江流經泉州注入泉州灣,此所以
泉州之南有一晉江市也。泉州隋時曰溫陵,「溫陵」音
惠安的「后龍」及龍海、永泰、閩清的「后壟」等,
倒裝為「南安」、「寧洋」及龍岩、上杭、壽寧、沙縣
等的「南陽」與惠安的「螺陽」、「洛陽」等,河南的
洛陽、南陽、鹿邑、臨潁、汝陽等皆同韻相,鄢陵、
永寧等是其倒裝,於地名之字義不必強作解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