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來藏。蓮華生偕弟子廿五人入藏後,為契合機宜,
容納了苯教,形成其後所謂之喇嘛教。
    苯教與喇嘛教之關係,猶如印度婆羅門教與印度佛
教密宗之關係,同是由改造舊弊而開建新宗。又如佛教
之在日本,情形亦同。佛教於六世紀傳入日本,迄無大
進展,至十世紀弘法大師將佛教與當地神道教相滲合,
謂神道神乃佛陀之化身,佛教遂得大昌。西藏第一座寺
院三耶寺,於蓮華生入藏時興建,其中央大殿分三層,
上層為印度梵式,中層為漢式,下層為藏式,正與寺名
「三耶」即「三樣」的意義相合。張興唐謂「喇嘛」藏
藏語之文語原音為「Bla-ma」,達斯氏著<藏英字典>中
,對於喇嘛(Blama)一詞的語源,曾提出與Brahma(神智
者)或Brahman(至上之神)有關聯的說法(按:印度教謂
『宇宙的本體』曰『布拉瑪』),然則「喇嘛」乃是梵
語稱僧侶曰「婆羅門(Brahman)」的不當省音,故今普
遍用以對所有僧侶禮貌性之稱呼。據云藏人朝拜聖山
的最終目的,在於希望來世降生在「香巴拉淨土」,此
「香巴拉」實音叶立國於古西藏的「哈拉帕」。
    西藏原始之巫教與佛教雜揉而混合稱「繃薄派」,
此「繃薄」實音叶今藏人自稱的「博巴」,及金奔巴瓶
(遴選轉世靈童之籤筒)的「奔巴」,亦音叶西南夷謂「
巫師」的「筆瑪」或「拜禡」。或云藏語「吐」具有「
大」的意思,「蕃」則被認為是藏人自稱的「博」,不
少學者認為「博」指的即是「苯」,今所謂的「Tibet
(圖博特)」蓋即「大苯」之義,而與唐代的「吐蕃」無
關。作為國名的「吐蕃」音叶禿髮、敦煌、簞桓(迪化)
、土魯番、吐火羅(大夏故地)、不丹之「特夫史」族的
前二節音,及大夏(Tokhara)、党項等,中亞「吐火羅
斯坦」與吐蕃的地緣關係實十分密切,<新唐書>所謂「
或曰南涼『禿髮』利鹿孤之後」,已無異說明「吐蕃」
音近「禿髮」,中視「大陸尋奇」節目主持人熊旅揚每讀
吐蕃」如「吐缽」,實乃混淆視聽。
「波斯(Persia)」,倒裝為「辛布(不丹首都)」,或
許其先世即來自中亞。「勃悉野」又與「鮮卑」互為倒
裝,「吐蕃」又音叶「吐谷渾」,兩者密切之關係,恐
不僅僅鄰居而已。胡秋原<古代西域交通線考>謂南疆之
「塔克拉(Takler)馬干(沙漠)」亦吐蕃之對音,竊不以
為然(此猶「東胡」之於「Turk」),惟若謂「塔克拉」
及青康藏高原之「唐古喇」山、南印度之「德干」高原
皆「唐古特」、「朵甘思」、「特洛古」、「特克巴」
、「達卡(Dacca)」等叶音庶幾近之,岡底斯山、加德
滿都(Katmandu)的前二音為其倒裝。後藏中部有「特洛
古」人、高原東北部有「唐古特」人,十七世紀時西藏
的「特克巴」入不丹建立新國。盛極一時的吐蕃曾「西
陷西域十八州,又與于闐襲龜茲撥換城,陷之」,使唐
朝不得不放棄了龜茲、于闐、安西、疏勒四鎮,又攻破
小勃律,造成蔥嶺以西二十餘國皆臣屬吐蕃;及至舉國
上下唯知窮其一生以奉佛之後,只有任人宰割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