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上古史的人,絕不能忽略祝融八姓,鑽研
中國姓氏學的人,更是不能略過祝融八姓而不談。這個
氏族集團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歷經夏、商、周三代,代代
都能嶄露頭角,而且人多族繁,儼然為中華民族構成的
骨幹,是啣接更遠古時期與夏代之間的橋樑。吾於「龍
圖騰」的探究上,一度阻於祝融氏族團,一但弄清楚了
祝融八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對於同樣以「龍」為圖
騰何以能夠衍生出那麼多的姓,也就瞭然無礙了!
    <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
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
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
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
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
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坼剖而產
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
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
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
,殷之末世滅彭祖氏。」
    關於上述記載,吾人既不可一概深信不疑,也不可
全然以為子虛烏有,這個道理相信所有學者都懂,無須
為此多費唇舌。依我多年的研究心得,有幾個概念卻是
有必要先予釐清的,例如:顓頊就是顓頊、高陽就是高
陽,沒有顓頊又號高陽的道理,帝嚳之於高辛亦然,就
因為史家犯了這個錯誤,才會有少昊金天氏又或曰青陽
氏、窮桑氏、桑丘氏等莫衷一是的情形發生。此外,某
人為某帝之母、某人為某人之妻、某人為某人之子、某
人為某帝之臣等等的說法也不可靠,例如:少昊母或曰
女節或曰皇娥、舜妻或曰登比氏或曰堯之二女等,<史
記>誤以祝融、重黎為官名,其以夏商周三代始祖均為
黃帝之後,更為荒唐(按:商為東北民族山戎之類;周
為西北民族戎狄之類,丁山早證之矣!)。
    <鄭語>:「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
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制物於前代者,昆
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未有。己姓:
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
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禿
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鄶、路、偪陽;曹姓:鄒
、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也,而
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興者,其在羋姓
乎?」以上是「祝融八姓」一詞的由來。
    顧名思義,「姓」字是由「女」與「生」兩個字所
組成,上古姓的制度顯然是以女子為中心的。子女之從
父姓,是遠古遊牧的母系社會型態結束,以男子為中心
的農業社會興起以後的事,這也正是由「姓」而「氏」
的發展過程。人類無不先有母系社會,而後進入父系社
會,父系社會姓的制度是以男子為中心的,夏朝是中國
史上第一個立不復代的家天下王朝,顯然已經邁入了父
系社會。但是各個族群的進化程度遲速不一,中國境內
位居邊疆的少數民族,就有至今仍停留在母系社會者。
戰國時代是中國的農業社會逐漸定型的一段時期,在聲
教所及的大部份地區,父系社會取代了過去的母系社會
(按:吳、越兩國是其典型。),許多人都以自己擁有的
封建地名為「氏」,於是「氏族」抬頭,變成了整個社
會的特權階級,氏族的子孫當然要以自己的氏自傲自豪
,為以後的中國人開創了重視姓氏的風氣。中國人是先
有了「姓」再有「氏」的,後來「氏」逐漸取代了「姓
」,古代社會也就普遍以「氏族」來表示一個有名望的
家族,但現在姓卻又化了氏。對於「祝融」八姓,既然
不一其姓,可視為此氏族集團長期共用之稱號。
    <帝繫>:「顓頊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謂之女祿
氏,產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謂之高緺氏
,產重黎及吳回,吳回氏產陸終。陸終氏娶于鬼方氏,
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
左,六人出焉(<世本>:剖其左,獲三人焉;剖其
右,獲三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
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籛,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
為云鄶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羋
姓。------昆吾者衛氏也,參胡者韓氏也,彭祖者彭氏
也,云鄶人者鄭氏也,曹姓者邾氏也,季連者楚氏也。
」這一段記載謂顓頊產老童,與<史記>所言不盡相同,
所載六姓又不符<鄭語>八姓之數,<潛夫論>云:「祝融
之孫分為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莘。」莘、斯、姜從字
形上看似為羋、斟、董之誤。
    祝融八姓有共同祖先卻又不同姓,無論在母系社會
或父系社會都說不通。顓頊與滕奔氏之子女祿氏所產之
老童,隨母姓或隨父姓並無交待。就<史記>、<鄭語>及
<帝繫>所見之兩個字稱號觀之:祝融、季連、邾婁、重
黎實乃一音之轉,其倒裝即是陸終。重黎尾音的聲母消
失,就音轉為鬷夷、昌意,又音轉為豕韋、參胡。高緺
音叶共工,尾音的聲母若消失,就音轉為庚寅、高陽、
昆吾,又音轉為鬼方。老童音叶女隤,倒裝即是禿人。
高辛音轉為顓頊、竭水。帝嚳音轉為諸稽、卷章。滕奔
音叶大彭、彭祖音叶彭籛(<楚辭‧天問>:「彭鏗斟雉
帝何饗?註:彭鏗,彭祖也。」一說彭祖姓籛名鏗)。
豢龍音叶惠連、會人、回祿(<左傳‧昭公十八年>:「
鄭禳火於回祿。」或謂吳回即火神回祿。)。女祿尾音
聲母消失,就音轉為萊言;若女祿二音的聲母俱消失,
就音轉為晏安。未論及者僅餘吳回、偪陽等少數而已,
可見此乃古人就記憶所及的追述,難免因代代口傳而失
真。<淮南子‧天文訓>謂:「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
佐朱明。註:舊說云祝融。」此皆望文生義者也。
    <世本>說「剖其左,獲三人焉;剖其右,獲三
人焉。」所載與<帝繫>不同,據<鄭語>則昆吾己姓、彭
祖彭姓、楚羋姓,及曹姓,皆甚明顯。<帝繫>稱會人為
云會人,則會人妘姓亦無問題。<鄭語>在此外尚有董姓
、禿姓、斟姓,韋昭注:「董姓,己姓之別;禿姓,彭
祖之別;斟姓,曹姓之別。」參胡,斟姓,韋昭謂係曹
姓之別恐誤,可見最初是六姓,加上董、禿二支而成祝
融八姓,李宗侗曰:「祝融團最初頗似有兩部的組織,
即己、斟、彭為一部,員、曹、羋為一部。前者或即己
部,後分出斟、彭兩團;後者或即員部,後分出曹、羋
兩團,後斟、彭、曹、羋漸成獨立的團而與己、員並立
。這說頗能解釋何以己、員兩圖騰有更較原始圖騰的資
格。------則我所謂祝融集團者實在是一個部落------
。」然我以為若謂己、員兩團有較原始的資格,還不如
說是董、禿二姓,更吻合左右各獲三人之說也。
    <毛詩譜>:「(檜)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歷唐
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左傳‧哀公十七年>:
「祭此昆吾之墟,------公入于戎州己氏。」會人所居
即後之鄭地、昆吾所居即後之衛地、參胡所居即後之韓
地、彭祖所居即後之徐州、晏安所居即後之曹地、季連
所居即後之荊楚,實乃中國的舊民族,他們有種共同關
係,即認祝融為共祖。雖然<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
曾說:「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以聲明楚對鄭所佔
舊許地的舊權利,但是羋姓的荊楚與己姓的昆吾根本就
不同姓,可見「祝融」原是這個氏族集團共主的稱號,
而有「主腦」之義,繼續保有這個部族名的想必非祝融
叶音的「邾婁」莫屬了;祝融八姓亦自謂出自顓頊,這
個氏族集團可能不免發生過遞嬗,取代者號稱「顓頊」
,而有「主上」之義,這個稱號極可能出自「斟」,
這個部族被夏所滅,此所以云斟姓無後也。「高陽」可
能亦其一時共主之稱號,而有「君王」之義,繼續保有
這個稱號的部族,從叶音上推求則是「昆吾」。
    史載契丹原有八部,自唐以後三部代興,大賀氏、
世里氏各傳八世,耶律阿保機所屬的遙輦氏代之而興,
此頗似祝融之八姓,而契丹及與契丹合併之庫莫奚,又
極似祝融團初分之二部,由契丹之部落組織,頗有助於
明瞭祝融氏族集團各姓之關係。蓋部族名即是圖騰名,
亦即是姓,上古時期與他姓結成同盟者多,兼併他姓者
少,然亦鮮有單一姓氏能立國久遠而能獨存者。遙輦、
耶律本一音之轉,故阿保機依部族名姓曰耶律;世里音
叶述律,故阿保機之妻號稱述律,述律又省音為蕭,世
里氏顯然世為耶律氏之外戚。阿保機雖併吞八部,立不
復代,但契丹之稱號依然不變,原先創建契丹聯盟者,
殆淪落為附庸也久矣!耶律德光依迭剌部之叶音,改契
丹為大遼,此頗似蒙古之改稱為韃靼,原先蒙古固曾臣
服於韃靼,故史上又誤以阿保機屬迭剌部也。
    <逸周書‧嘗麥解>云:「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
正夏略。」祝融氏族團與夏的關係甚密,李宗侗謂兩者
:「雖不能說以前出自同團,但頗似極密切的鄰居。」
<詩‧商頌>長發:「韋顧既伐,昆吾夏桀。」己姓的顧
及昆吾、彭姓的豕韋,皆於商滅夏桀時同被翦滅。李宗
侗云:「周之滅商乃東西兩集團分勝負的決戰,為中國
古史上極重要變動,現在學者已經注意到這層,商之滅
夏亦與此有同等重要,但尚無人注意到。商舊係北方的
居民,商人逐漸南下,不只與夏衝突,且與夏的友團祝
融團衝突,商之滅夏同時亦滅祝融團,這是南北兩集團
的決戰。祝融團中有一部份被商人所征服,其餘則紛紛
南竄。」此說甚有見地,但又疑夏與祝融團「(1)或係
共祖(2)或係甥舅之團(3)或者地理上極相錯綜。」其實
從<史記‧三皇本紀>:「當其(女媧氏)末年也,諸侯有
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承木乃與祝融戰,
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這段
話看來,昆吾實因向夏后氏輸誠得蒙夏伯之封,而共工
、昆吾轉訛的鯀禹,則被誤為夏朝的始祖也。
    <揚子法言>:「或雅或鄭,何也?曰:中正則雅,
多哇則鄭。」雅通作夏,<左傳>齊大夫子雅,<韓非子
‧外儲說右篇>作子夏,<左傳‧定公四年>:「分唐叔
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品,命
以康誥,而封于夏墟。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晉為夏
之本據,伊洛為夏之本土,蔡沈及鄰於楚北境諸國古稱
華夏,曹衛古稱東夏,諸夏東盡陳蔡,華夏為夏后之倒
裝,夏后為夏之全名,傅斯年云:「意者諸夏之部落本
甚多,而有一族為諸夏之盟長,此族遂號夏后氏。」此
實不明瞭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又昧於古部族名本僅是記
音,不知不覺間犯了望文生義的過錯。<五音集韻>:「
,古文正字。」雅亦通作,<論語‧述而篇>:「子
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註:孔曰:雅言,
正言也。」夏朝享國439年,其語言理所當然成為國語
(官話),與祝融氏族團的語言及宋語、魯語是不同的,
「雅言」至孔子時竟成「國語」的代名詞。
    <說文>:「鄒,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
。」<六書故>:「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
故邾謂之邾婁。合邾婁之音為鄒,故邾改名鄒也。」其
實邾、鄒、曹本皆一音之轉,皆邾婁之省音,故阿里山
之曹族又作鄒族,日月潭之鄒族今則改稱邵族,鄒族本
「羅鄒」之省音,而羅鄒則邾婁之倒裝也。<左傳‧宣
公四年>:「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穀於
菟,實為令尹子文。」楚為祝融八姓之一,所謂「邾用
夷」,毋寧說邾至春秋時其語言猶有異於周王朝通行之
「國語」也。周自以為承夏之緒,豐鎬汧渭之間本夏后
舊地,故周初誥命往往自稱有夏。吳季札觀樂于魯,為
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
其周之舊乎!」其稱周秦之樂為夏聲,<詩‧公劉>:「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嘆!
」<詩‧綿>:「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
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胥即是夏,丁山說:「
周與夏后遺民之關係,縱非同一血統,謂夏后遺民為周
人征服,周人承襲夏后文化以為自身之文化,蛛絲馬跡
不無可尋。」夏后氏實亦西北民族戎狄之類。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第一章「圖騰與姓」,除
董姓以龍為圖騰確實無誤外,誤以棗為曹姓之圖騰、羊
為羋姓圖騰、鼓為顧姓圖騰、禾秀為禿姓圖騰、桑葚為
斟姓圖騰、蜘蛛為邾姓圖騰------,殊不知「龍」是上
古人的唯一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摶黃土
造人,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
上古人有「化」的觀念,以為萬物皆圖騰所化,此所以
圖騰傾向多樣化也。李宗侗說:「在文字上看,異團不
能有同圖騰,文字上同圖騰者必須同團。比若莒以芋為
圖騰,邘亦以芋為圖騰,物雖同而字形則呂與于不同。
」研究上古史切忌犯了說文解字的毛病,現存的單音姓
氏既沒能回復最初複音的型態,況且這些專有名詞最初
只是記音而已,山東沂水縣古東莞也,廣東也有東莞,
此即同圖騰;餘杭附近的塘棲實乃德清的叶音,此避免
距離相近兩地地名雷同之權宜辦法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疏:「祝融之樂曰屬讀。」
「祝融」並非人名,而為一代之總稱。祝融氏族集團是
黃河流域的舊姓,李宗侗說後他團佔據其地時,這團降
為被統治的階級,所以謂奴隸為「重(童)」,此說似可
相信,然其謂因此而稱最下級之平民為「黎民」,殊可
反駁,蓋黎民又音黎苗、黎甿,乃萌黎之倒裝是也。
<禮‧祭法>曰:「夏后氏亦褅黃帝而郊鯀。」夏后氏由
西北入侵中原,鎮壓了祝融氏族團,但為了政治上長治
久安的考量,對於部份祝融團份子,採取籠絡羈縻等等
手段,並且隆重的祭祀中原民族所敬奉的黃帝,也推崇
被神格化的昆吾始祖之神鯀禹。班固曰:「淫不可聽
者,非韶夏之樂也。」淫聲曰聲,衛鄭之聲至春秋時
期被稱為靡靡之音,此蓋由於一個民族當其文明發展至
成熟燦爛之時,文弱淫靡之風往往取代了原先的樸實勇
悍之風,衛鄭地當黃河中游,在上古時期是中國最富庶
的地區,在文明的先進上獨領風騷,故商朝中期盤庚遷
都於此,而夏后啟已立都於新鄭密縣間矣!
附註一:
    傅斯年<夷夏東西說>云:「夏后一代的三段大事,
開頭的益啟之爭便是夷夏之爭,中間的羿少康之爭又是
夷夏之爭,末後的湯桀之爭還是夷夏之爭。夏代東西的
鬥爭如此厲害,而春秋戰國的大一統主義哲學家都把這
些顯然的史跡抹殺了,或曲解了!------然經籍中所謂
虞夏商周之四代,並無夷之任何一宗,這當是由于虞夏
商周四代之說乃周朝之正統史觀,不免偏重西方、忽略
東方,若是殷人造的或者以夷代夏。」諸夷姓有太昊之
族、少昊之族、伯益之族、皋陶之族、祝融八姓之分配
在東海者等,夏商雖有天下,其子孫猶不若此之延綿,
若東方人作三代系統,必以之為正統無疑。
附註二:
    <左傳‧襄公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歌之曰
『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或作侏儒,邾婁音
有短小之義的侏儒,非邾婁國人身材特別短小之謂也;
<左傳‧定公十四年>:「宋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
盍歸我艾豭?』」婁豬、邾婁互為倒裝。傅斯年<夷夏
東西說>云:「在東平原中,------只有這個平原的南
部,即是西起陳、東至魯一帶,是理想的地方。自滎澤
而東,接連不斷的有好些蓄水湖澤,如荷澤、孟諸等,
又去黃河下游稍遠,所以天然的水患不大,地是最肥的
,交通是最便當的。果然,歷史的重心便在此地排演。
太昊都陳,炎帝自陳徙曲阜,曲阜一帶即空桑之地,窮
桑、有窮皆空桑一名之異稱。所謂空桑者,在遠古是一
個極重要的地方,少昊氏的大本營在這裏、周公東征時
的對象奄國在這裏,這些事都明白指示空桑是個政治中
心。五祀之三勾芒、蓐收、玄冥起于此地,后羿立國在
此地,此地土著之伊尹用其文化所賦之智謀以事湯,遂
滅夏。此地土著之孔子憑借時勢,遂成儒宗,這些事都
明白指示空桑是個文化中心。」儒家為學者之稱,培養
成「溫文儒雅」的氣質,應與邾的史地因素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