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云:「不只地名由於圖騰
團的定居,山名、水名亦皆若此。考證家每謂地由水得
名,但水名又何自來?這不過將解釋的困難退後,而非得
到確切的解釋。其實地、水、山的得名,皆由於圖騰團
的定居其地。」又云:「我頗疑古語非皆單音,-----普
通語言容易變化,專名則難變化,現人久已不讀龜若丘,
然讀龜茲仍用漢人翻譯時之古音,即其例也。」並舉「
臺駘」讀如「狐駘」、「蜘蛛」衍出「踟躕」、壺之初
音為「昆吾」或「康瓠」等為例。受到李先生這說法的
啟發,數年來潛心摸索,居然讓我有了「雙音節語是人類
語言的基本型態」、「龍是全人類的共同圖騰」、「上
古中國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
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的圖騰名,一切名詞均由女媧一
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雙音節語計可細分為55
組,含倒裝則為110組」等發現,有了這樣的認知,那雜亂
無章的上古史,竟然都可迎刃而解了。
團的定居,山名、水名亦皆若此。考證家每謂地由水得
名,但水名又何自來?這不過將解釋的困難退後,而非得
到確切的解釋。其實地、水、山的得名,皆由於圖騰團
的定居其地。」又云:「我頗疑古語非皆單音,-----普
通語言容易變化,專名則難變化,現人久已不讀龜若丘,
然讀龜茲仍用漢人翻譯時之古音,即其例也。」並舉「
臺駘」讀如「狐駘」、「蜘蛛」衍出「踟躕」、壺之初
音為「昆吾」或「康瓠」等為例。受到李先生這說法的
啟發,數年來潛心摸索,居然讓我有了「雙音節語是人類
語言的基本型態」、「龍是全人類的共同圖騰」、「上
古中國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
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的圖騰名,一切名詞均由女媧一
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雙音節語計可細分為55
組,含倒裝則為110組」等發現,有了這樣的認知,那雜亂
無章的上古史,竟然都可迎刃而解了。
本著這樣的認知一路走下去,我曾以臺灣省與福建
省的分縣地圖,就地圖上所見的地名,全部予以收錄排比
分析,分別製作了一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這兩省在排行
表上名列前三名的,竟然完全一致,這不就是臺灣的原住
民祖先本來自海峽的彼岸之有力的證據嗎?我又曾經製
作了一份日本的國名、縣名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前四
名的叶音互相都有音韻的通轉關係,而且都跟中國東北
分佈最廣泛的族群有關,這不是地緣關係最忠實的反應
嗎?我又分別製作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三份尺度
不等的叶音統計表,看到赫然映入眼簾的統計結果,自然
心領神會而有所得。有了以上的幾次經驗與心得,於是
興起了製作一份中國分省之縣名叶音表的念頭,從而窺
知中國史前各個族群分佈及遷徙的動向。
省的分縣地圖,就地圖上所見的地名,全部予以收錄排比
分析,分別製作了一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這兩省在排行
表上名列前三名的,竟然完全一致,這不就是臺灣的原住
民祖先本來自海峽的彼岸之有力的證據嗎?我又曾經製
作了一份日本的國名、縣名叶音統計表,結果發現前四
名的叶音互相都有音韻的通轉關係,而且都跟中國東北
分佈最廣泛的族群有關,這不是地緣關係最忠實的反應
嗎?我又分別製作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三份尺度
不等的叶音統計表,看到赫然映入眼簾的統計結果,自然
心領神會而有所得。有了以上的幾次經驗與心得,於是
興起了製作一份中國分省之縣名叶音表的念頭,從而窺
知中國史前各個族群分佈及遷徙的動向。
其實,我要製作這份分省之縣名叶音表的想法,已經
擱在心裏很久了,所以延遲至今,最主要是有三項困擾:
(一)中國大陸各省每多一個字的縣名,由於失去了另一
個字,除非知道其失去前的原貌,否則就無法以110組
音予以歸類分析。(二)中國大陸上有許多省份的縣治曾
有過遷徙,縣名與縣治名不一定一致,有些則是古今地名
曾有過更改,有些固然可察知原名,有些則不易察知。此
外塞北游牧部族的盟旗也是一個問題。(三)中國有不少
的方言區,有些漢字的讀音古今不同,若一概以今普通話
的讀音為準,於某些省份事實上的讀音又不符。就因為
有以上三項難題,才會遲遲動不了手。
擱在心裏很久了,所以延遲至今,最主要是有三項困擾:
(一)中國大陸各省每多一個字的縣名,由於失去了另一
個字,除非知道其失去前的原貌,否則就無法以110組
音予以歸類分析。(二)中國大陸上有許多省份的縣治曾
有過遷徙,縣名與縣治名不一定一致,有些則是古今地名
曾有過更改,有些固然可察知原名,有些則不易察知。此
外塞北游牧部族的盟旗也是一個問題。(三)中國有不少
的方言區,有些漢字的讀音古今不同,若一概以今普通話
的讀音為準,於某些省份事實上的讀音又不符。就因為
有以上三項難題,才會遲遲動不了手。
針對這三項困擾,我所採取的對策是:(一)幸好這種
一個字的縣名,所佔比率畢竟只是少數,因此舉凡一個字
的縣名俱收錄於叶音表的最後,並不列入統計,期盼終有
克服之日。(二)如果知道其原名的,儘可能回復其原名,
新名若與古部族名無關,則斷然予以捨棄。(三)於臺灣
、福建、廣東等省及海南島,確知其讀音有部份與國語
不符,故這幾個省份的讀音就以方言為主。這樣的處理
方式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我相信其所求得的答案應該
與真相相去不遠,因為今古音也好、方言與國語也好,其
音韻變化畢竟皆有規則可循,大多只是讀音輕重的差異
而已,他日若上述三項困擾終於獲得解決,重新再作一份
音統計表,必可證明我所言不誣。
一個字的縣名,所佔比率畢竟只是少數,因此舉凡一個字
的縣名俱收錄於叶音表的最後,並不列入統計,期盼終有
克服之日。(二)如果知道其原名的,儘可能回復其原名,
新名若與古部族名無關,則斷然予以捨棄。(三)於臺灣
、福建、廣東等省及海南島,確知其讀音有部份與國語
不符,故這幾個省份的讀音就以方言為主。這樣的處理
方式也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我相信其所求得的答案應該
與真相相去不遠,因為今古音也好、方言與國語也好,其
音韻變化畢竟皆有規則可循,大多只是讀音輕重的差異
而已,他日若上述三項困擾終於獲得解決,重新再作一份
音統計表,必可證明我所言不誣。
這篇文章既像是開場白,也可以視作篇末的總結。
「軒轅─有熊」這組叶音的出現率,既在各省第一名的
總排名中名列第一,在各省第三名的總排名中也名列第
一;「有熊─軒轅」這個組合在各省第二名的總排名中
名列第一,在各省第四名的總排名中奪冠的是「女虔─
虯龍」,在各省第五名的總排名中勝出的分屬「蜥龍─
女希」與「烏桓─夫餘」,軒轅、有熊憑著這樣亮麗耀
眼的表現,已足可當選中國出現率最高的縣名無疑。固
然縣名的出現率高,不見得在以鄉鎮以上為單位的叶音
統計表中的出現率也一樣的高,我所製作過的「福建省
鄉鎮以上地名叶音表」及「臺灣省分縣地圖中所見地名
叶音表」的統計結果,就都與以縣名叶音為單位的統計
結果不符。但是出現率最高的地名,不見得就可以代表
在歷史上曾經叱風雲,在政治勢力的支配上佔有一席
之地的族群,反倒是以縣名為單位,恰可說明這一態勢。
由「軒轅─有熊」高票勝出的事實看來,中華民族都是
炎黃子孫、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老祖宗等說法,炎帝音叶
有邰,音轉為伊耆,又音轉為有熊,炎帝與黃帝間有音韻
的通轉關係,傳說顯然是融和了幾個不同的族群為一爐,
然畢竟去事實不遠,吾人終於可以瞭解其所以然,也可以
知道這個傳說有幾分的可信度了!
「軒轅─有熊」這組叶音的出現率,既在各省第一名的
總排名中名列第一,在各省第三名的總排名中也名列第
一;「有熊─軒轅」這個組合在各省第二名的總排名中
名列第一,在各省第四名的總排名中奪冠的是「女虔─
虯龍」,在各省第五名的總排名中勝出的分屬「蜥龍─
女希」與「烏桓─夫餘」,軒轅、有熊憑著這樣亮麗耀
眼的表現,已足可當選中國出現率最高的縣名無疑。固
然縣名的出現率高,不見得在以鄉鎮以上為單位的叶音
統計表中的出現率也一樣的高,我所製作過的「福建省
鄉鎮以上地名叶音表」及「臺灣省分縣地圖中所見地名
叶音表」的統計結果,就都與以縣名叶音為單位的統計
結果不符。但是出現率最高的地名,不見得就可以代表
在歷史上曾經叱風雲,在政治勢力的支配上佔有一席
之地的族群,反倒是以縣名為單位,恰可說明這一態勢。
由「軒轅─有熊」高票勝出的事實看來,中華民族都是
炎黃子孫、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老祖宗等說法,炎帝音叶
有邰,音轉為伊耆,又音轉為有熊,炎帝與黃帝間有音韻
的通轉關係,傳說顯然是融和了幾個不同的族群為一爐,
然畢竟去事實不遠,吾人終於可以瞭解其所以然,也可以
知道這個傳說有幾分的可信度了!
我先前曾就王號、制誥、疆界、官爵、英豪、尊稱
、祭祀、親屬、平民、人事、囚牢等項用語,製作了一
份「五十五組複音與中國關係深淺一覽表」,關係深的
填得滿滿的,一項都不缺;關係淺的勉強湊出一兩項,聊
備一格而已。蓋一組音即代表一個族群,一個族群活動
在一個範圍愈久、涉及的層面愈深入,則所留下對某些
特定事物的稱謂也就愈多。這個統計結果,與蒐集日常
用詞、專有名詞、辭典中所載名詞所製作成的叶音表共
三份(見<甌駱話精解>書末附表),合起來統計分析的結
果頗為吻合,與本次以各省縣名所製作的叶音表之統計
結果(見<中國叶音詞彙分析統計表>)也極為一致。看完
了本文,對於史前中國境內族群的動向,必然能夠了然於
心,而不再心存疑惑了!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似乎
一直持續至唐代,今仍「席地而坐」的韓、日與古中國
關係密切,值得特別注意。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
為人類四大文明古國,文明較為先進的地區,或者說生活
較為富庶的地區,必然也就容易引起周邊文明較落後民
族的覬覦,利益如果分配不均,戰爭也就隨之而起,新的
勝利者取代了前者的角色,失敗者或淪為被統治者,或遷
地為良,然而過了一段時期後,新的侵略者又出現了,若
能把握此意,於族群之所以遷徙思過半矣。
、祭祀、親屬、平民、人事、囚牢等項用語,製作了一
份「五十五組複音與中國關係深淺一覽表」,關係深的
填得滿滿的,一項都不缺;關係淺的勉強湊出一兩項,聊
備一格而已。蓋一組音即代表一個族群,一個族群活動
在一個範圍愈久、涉及的層面愈深入,則所留下對某些
特定事物的稱謂也就愈多。這個統計結果,與蒐集日常
用詞、專有名詞、辭典中所載名詞所製作成的叶音表共
三份(見<甌駱話精解>書末附表),合起來統計分析的結
果頗為吻合,與本次以各省縣名所製作的叶音表之統計
結果(見<中國叶音詞彙分析統計表>)也極為一致。看完
了本文,對於史前中國境內族群的動向,必然能夠了然於
心,而不再心存疑惑了!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似乎
一直持續至唐代,今仍「席地而坐」的韓、日與古中國
關係密切,值得特別注意。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
為人類四大文明古國,文明較為先進的地區,或者說生活
較為富庶的地區,必然也就容易引起周邊文明較落後民
族的覬覦,利益如果分配不均,戰爭也就隨之而起,新的
勝利者取代了前者的角色,失敗者或淪為被統治者,或遷
地為良,然而過了一段時期後,新的侵略者又出現了,若
能把握此意,於族群之所以遷徙思過半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