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二日,國語日報語文教育版登出
了曾永義先生的<莫使語文生病>一文,文中丟出了九個
問題,希望讀者來共同思考,其第七道問題問高甲戲為甚
麼又稱戈甲、九甲、交加,乃至於狗咬?本人恰巧曾對這
個題目做過探究,擬藉語文教育版的一角發表個人的見
解,疏漏唐突之處,尚請海內外先進不吝批評賜教。
    高甲、戈甲顯然乃是一音之轉,而閩南語戈甲、九
甲、交加、狗咬等莫不音叶高甲。高甲戲是流傳於泉州
一帶的地方戲曲,<今日福建>258頁說:「它產生於明末
清初,因當時只演宋江的故事,稱為宋江戲。到清代中期
突破舊框框,劇目內容較為豐富,表演藝術得到發展。而
後,不少戲班到東南亞演出,華僑稱讚家鄉來的戲是高級
甲等戲,戲班歸來後,就自稱是甲等戲。」。
    這應該是望文生義的一種說法,當作茶餘飯後的笑
話可以,卻是不能信以為真的。就猶如崑曲之由自崑山
腔、平劇之有弋陽腔一般,諸如皮黃、二黃、西皮、福
祿(或作福路)、都馬、布袋、高甲等,最初都應該是起
源地的地名甚或部族名。臺南縣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的
老家在閩南同安縣的白礁村,閩南語白礁正音近布袋,而
布袋戲正是流行於漳州一帶的地方戲,否則何不徑以木
偶戲或掌中戲稱之即可?所謂的莆仙戲,固即流行於莆田
、仙遊一帶的地方戲,設若有朝一日仙遊改為他名,不知
又要生出甚麼附會了。北管戲有福祿、西皮兩大派別,
客家戲曲中的「四平」音叶「西皮」;越南古文郎國十
五部中有福祿,漢初北越、廣西一帶有西甌駱,浙南、閩
一帶有東甌駱,客家人口中的甌駱則音近福祿,故「福祿
或「福路」實因甌駱而得名。這也就是何以地理位置較
偏北的泉州之地方戲叫「南管」(按:流行在泉州一帶的
南管音樂又稱為「郎君樂」,或云這是因為其所奉祀的
祖師爺號稱「郎君爺」的緣故,其實正因為閩南語『郎
君』音近『南管』而得到反證。客家的『山歌』音近『
畬客』,『北管』音近傜民所奉祀的『盤瓠』,『高甲』
的音地名在福建省排得進前五名),而地理位置較偏南
的漳州之地方戲反叫「北管」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