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秦始皇糜費鉅資、發刑徒七十餘萬人所營建,東西
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現存長方形的夯築土臺遺址,東西長約一公里、南北長
約半公里,後部殘高七到八公尺),至二世皇帝時始竣工,
而被「楚人一炬,化為焦土」、「火三月不滅」的「阿
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云:「阿房宮未成,成,欲
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阿
房宮」果真尚未正式命名嗎?所謂「作宮阿房」及「先
作前殿阿房」,不已明示宮因地得名了嗎?
    「阿房」音叶「亞夫」、「王父(父之考也)」,<語
林>:「宋人有獲玉印,文曰周惡夫印,劉原父曰:漢條侯
印,古亞、惡通用。」閩南語「惡霸」讀如「亞霸」,故
「阿」音「ㄚ」、音「ㄜ」,均無不可。
    <釋名>:「父,甫也。」<集韻>:「父,同甫。甫,匪
父切,音斧;又,彼五切,音補,種菜曰圃,或省作甫。」閩
南語今猶讀「斧」如「補」,<詩.小雅>:「倬彼甫田。
箋: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太古之時,以丈夫稅田也。」
呂洞賓<自吟>詩:「獨上高樓望八都,烏雲散盡月輪孤;
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這首詩國語押「ㄨ
」韻,而閩南語押「ㄛ」韻,閩南語「丈夫」有文、白二
讀,其白話讀法俗多誤作「查甫」,ㄅ、ㄆ、ㄇ、ㄈ或ㄏ
等聲母本極易於通轉,故「亨」同「烹」又同「享」,而
閩南語「享(ㄏㄧㄤ\)」音近「亨(ㄏㄧㄥ)」,可見「房
」音「ㄈㄤ/」、音「ㄆㄤ/」均可。
    「脝」又通作「亨」,韓愈<石鼎聯句>:「豕腹漲彭
亨。」<廣韻>:「膨脝,脹也。」<集韻>:「,脹也;膨
脝,大腹、腹滿貌。」膨脝音同脝、彭亨,又音叶匉訇
(大聲)、滭沸(盛貌)、跋扈、剽悍、狴犴(獄名)、綁縛
、泮汗(水無涯貌)、薄海、梐枑(木叉)、繽繙(風吹動
貌)、盤桓(不進也)、徬徨、徘徊、匍匐、盤瓠(神名)
、僕夫(執御行役)、匹夫等,分化出「烹」、「亨」二
音,此「房」所以又音「ㄆㄤ/」也!
    「跋」、「扈」二字拆開,實無「跋扈」之義,此即
王念孫先生所謂「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聯綿詞」,
亦即周法高先生所說「不可分析的雙音語」。其實,「
聯綿詞」、「雙音語」也好,「複聲母」、「上下疊韻
」也罷,都只是音韻變化過程中的諸多現象之一,而即是
中國上古人本操「複音語」的明證。如,<集韻>:「蠱,
音義並與冶同。」<後漢書.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
蠱。註:蠱與冶通。」「蠱」本音「古」,此處竟取「冶
」之位而代之。又如,<爾雅.釋天>:「是禷是禡。疏:禡
,<周禮>作貉,貉又為貊字,古今之異也。」「貊貉」,東
北古部族名,即唐時的「靺鞨」。
    <山海經.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惟冰夷
恒都焉。郭註:冰夷,馮夷也,<穆天子傳>所謂河伯無夷
者,<竹書>作馮夷,字或作冰也。」故「徬徨」義同「屏
營(徬徨怔忡)」、「剽悍」義同「畔諺(剛猛)」、「跋
扈」音近「暴謷(蠻橫)」、「僕夫」義近「僕役」、「
梐枑」音近「旁午(交橫也)」、「盤桓」義轉為「盤紆
(屈曲回繞)」、「繽繙」義轉為「(稻搖動貌)」,
傜族傳說其始祖之「盤瓠」,即中原之所謂開天闢地的
「盤古」,故「蛤」音「ㄏㄚ/」又音「ㄍㄜ/」。
    「狴」、「犴」二字均從「犬」,拘囚以供祭祀之
獸名「狴犴」,即以其名為「牢獄」之名。「牢獄」音
叶「囹圄」、「囹圉」、「(頭長貌)」、「靈物」
、「靈媧」、「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傳
說「女媧」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上古人奉
「龍」為圖騰,龍即是「鱷」,所有的語詞均為「女媧」
一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所有「狀貌」之詞本皆形容「
鱷」,再引申做其他用途。「嘔」音近「女媧」,<玉
篇>:「嘔,小兒語也。」嬰兒「呱─呱─」墜地的哭
聲聽似「女媧」,這也是最原始的聲母與韻母。「呱」
音「孤」又音「哇」,「女媧」又音轉為「伶官(樂官)
」、「泠綸(古樂師」」,故「綸」音倫又音鰥。
    「女媧」一音經過幾番轉折,音轉而為「狴犴」,此
「匍匐」、「盤桓」、「膨脝」、「匉訇」、「跋扈」
、「剽悍」之「狴犴」實即「鱷」也。「徬徨」音同「
」,上古人以為萬物皆圖騰所化,一切動植物之名本
皆承襲圖騰名,故「穄」一名「」;「徬徨」又音轉
為「彷徨」、「方皇」,<莊子.逍遙遊>:「彷徨乎無為
其側。」又,<達生篇>:「野有彷徨。音義:彷徨狀如蛇,
兩頭五采文。」此「彷徨」實亦即「狴犴」。<前漢書.
揚雄傳>:「方皇於西清。註:方皇,猶彷徨也。」<詩.小
雅>:「既方既阜。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徬」之於「房」實為一音之轉。
    「泮汗」、「繽繙」又音叶「炳煥(明耀)」,音轉
為「浩瀚(廣大貌)」、「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馬相
如<大人賦>:「采色澔汗。」「澔汗」又音叶「瀖濩(采
色眩曜不定之貌)」、「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瀖濩燐亂。」,木華<海賦>:「瀖濩渭。」「瀖」
、「濩渭」,皆眾波聲,又音轉為「沸渭(不安貌)」、「
拂汩(鼓動貌)」、「淴泱(水波漂疾之貌)」,王褒<洞簫
賦>:「若雷輘輷佚豫以沸渭。」,揚雄<甘泉賦>:「惟弸
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註:弸彋,風吹帷帳之聲也
。」「弸彋」又音叶「繽繙」,郭璞<江賦>:「湟淴泱
。」「湟」義同「淴泱」,兩者互為倒裝。「湟」
音「阿房」、「淴泱」音叶「馮翊」、「瀖」音叶
「扶風」,<前漢書.地理志>:「左馮翊、右扶風,故秦內
史。」秦都於咸陽,在漢都長安附近,「左馮翊、右扶風
」乃以長安而言,而阿房宮的遺址猶在今西安近郊。
    <前漢書.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矞
皇」,神名,<史記>作「湟」,鱷本水族,故從水。馬融
<長笛賦>:「絞汩湟,五音代轉。」「汩湟」,音相切
磨貌,音同「湟」,倒裝為「拂汩」,換句話講,也可以
說「馮翊」的倒裝即是「阿房」,而「扶風」又為「阿
房」音轉。「馮夷」通作「無夷」,故「淴泱」又音轉
為「汩越」、「汩遙」、「未央」,何晏<景福殿賦>:「
羅疏柱之汩越。」汩越,光明貌;<揚子方言>:「汩遙,急
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複音分化為單音;「未央
」,漢宮名,在長安,由「盩厔」東南又建有一座「長楊
宮」觀之,「長安」、「長楊」實乃一音之轉。
    <廣雅>:「徜徉,戲蕩也。」<前漢書.禮樂志>:「雙
飛常羊。註:猶逍遙也。」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長楊」音同「徜徉」、
「常羊」,又音轉為「相羊」、「逍遙」、「咸陽」,「
陽」、「陰」同韻相叶,所謂「水北為陽、山北為陰」,
乃是後人的強制擬定,最初並未賦地名以此義,故今綏遠
之「陰山」,<穆天子傳>作「陽紆之山」,茍有必要,「
陽」、「陰」二字互調並非難事。
    「咸陽」正南不遠有「首陽山」,隴西左近又有一
個「首陽」;咸陽的西北有「栒邑」、陜西南部有「洵
陽」、「山陽」;陜北有「石灣」;山西有「壽陽」、「
昔陽」、「向陽店」、「襄垣」、「修文」、「西煙」
、「修文」、「孝義」、「山陰」;河南有「新安」、
「新野」、「修武」、「夏邑」、「信陽」、「邵原鎮
」、「新安店」及「熊耳山」;山東有「信陽」;河北有
「順義」、「新安」;安徽有「盱」、「新安渡」;江
蘇有「沭陽」、「泗陽」、「射陽」及「新安鎮」;浙
江有「松陽」、「遂安」;福建有「邵武」、「仙遊」;
江西有「上饒(饒音堯)」、「上猶」、「尋鄔」、「潯
陽」、「新喻」;湖南有「邵陽」、「新安」、「湘陰
」;湖北有「襄陽」、「新陽」、「宣恩」;廣東有「信
宜」;海南有「新英」;廣西有「興業」、「興安」、「
思恩」;貴州有「綏陽」、「興義」、「修文」;雲南有
「祥雲」、「宣威」;興安有「室韋」、「大小興安嶺
」;黑龍江有「孫吳」;新疆有「新源」;四川有「興文
」、「敘永」等,俱音叶「咸陽」,「西安」蓋即是咸陽
的叶音,興安則室韋(族名)的本據,倒裝為陜西的「安塞
」、「永壽」;山西的「聞喜」、「文水」、「猗氏」
、「武鄉」、「虞鄉」、「榆社」、「玉峽關」;河南
的「尉氏」、「偃師」;河北的「元氏」、「鹽山」、
「安新」;甘肅的「安西」、「武山」、「武勝驛」;西
康的「武勝」、「營山」、「越巂」;青海的「玉樹」;
寧夏的「阿拉善」;綏遠的「阿善廟」;新疆的「溫宿」
、「烏什」、「阿克蘇」;湖北的「鄖西」、「英山」
、「應山」、「陽新」;四川的「巫溪」、「巫山」;安
徽的「裕溪」、「岳西」、「潁上」;山東的「沂水」;
江蘇的「吳興」、「宜興」;福建的「安砂」(「尤溪」
、「安溪」、「雲霄」當地方言語音不叶,不予列入);
江西的「玉山」、「永修」、「安息」、「烏石門」;
廣東的「陽山」;廣西的「陽朔」、「烏石」、「武宣
」、「宜山」;貴州的「安順」、「義興」;雲南的「永
勝」、「鹽興」、「峨山」、「威信」、「永善」、「
文山」;湖南的「永興」、「永順」、「安鄉」等。
    「沁」音「ㄕㄣ\」又音「ㄑㄧㄣ\」,長安正北不
遠有「涇陽」,東北有「朝邑」,西北有「汧陽」、「長
武」、「子午嶺」,正南有「紫陽」、「鎮安」、「子
午谷」,陜北有「青陽岔」;四川有「簡陽」、「資陽」
、「犍為」、「江安」、「江油」、蜀鄂交界的「七岳
山」;甘肅有「慶陽」、「鎮原」、「張掖」、「昭武
」;寧夏有「中衛」、「屈吳山」;山西有「晉陽」、「
中陽」、「清源」、「曲沃」、「沁源」、「左雲」;
河南有「沁陽」、「濟源」、「正陽」、「贊陽」;河
北有「長垣」、「曲陽」、「成安」、「遷安」;遼北
有「彰武」;吉林有「吉永」;山東有「鉅野」、「招遠
」、「滋陽」、「濟陽」、「成武」;安徽有兩個「青
陽」;江蘇有「酇陽」、「江陰」、「敬安集」;浙江有
「曹娥」、「淳安」、「慶元」;江西有「吉安」;福建
有「建甌」、「建陽」、「崇安」、「崇武」、「詔安
」;廣東有「嘉應」、「揭陽」;海南有「瓊崖」;廣西
有「蒼梧」、「長安」;貴州有「遵義」、「正安」;雲
南有「鎮越」、「鎮沅」;西康有「察雅」、「察隅」;
湖南有「祈陽」、「黔陽」;湖北有「棗陽」、「崇陽
」、「長陽」等,並音叶「長安」,陜西的「延川」、「
延長」、「宜君」、「宜川」、「韋曲」、「吳起鎮」
等,與甘肅的「永昌」、「元城鎮」、「胭脂山」;西康
的「雅江」、「鹽井」、「武成」;新疆的「葉城」;四
川的「汶川」、「岳池」、「旺蒼」;山西的「五寨」
、「陽城」、「陽泉」、「垣曲」、「運城」、「翼城
」、「蔭城」、「雲中山」;山東的「禹城」、「鄆城
」、「文祖」、「安邱」;松江的「延吉」;察哈爾的「
延慶」;綏遠的「晏江」;河北的「武清」、「吳橋」;
安徽的「安慶」、「殷家匯」;江蘇的「揚中」、「吳
集」、「鹽城」、「武進」、「儀徵」;浙江的「安吉
」;江西的「宜春」;福建的「永春」;廣東的「陽春」
、「吳川」、「陽江」;海南的「文昌」;貴州的「婺川
」;雲南的「鹽津」;湖北的「鄂城」、「武昌」、「宜
昌」、「宜城」、「應城」;河南的「延津」、「羊腸
」、「偃城」、「潁橋鎮」等,是其倒裝。祈連山北有
「昭武」城,因知「張掖」本其叶音,由音而生「張大漢
之掖」之義,迺取名曰「張掖」。
    陜西的「延安」;河南的「宜陽」、「伊陽」、「
安陽」、「滎陽」、「舞陽」、「武陽」、「武原」、
「武安」;山西的「安邑」、「閼與」、「演武」、「
義安」、「王屋山」;河北的「武邑」;察哈爾的「陽源
」;遼北的「洮安」;黑龍江的「烏雲」、「依安」;綏
遠的「五原」;新疆的「伊吾」;西康的「雅安」、「鹽
源」、「安岳」;甘肅的「武威」;安徽的「渦陽」、「
漁陽」、「婺原」、「無為」、「烏衣」;揚州古名「
維揚」,本為「揚越」的分佈地;浙江的「義烏」、「餘
姚」;江西的「萬安」、「永陽」、「弋陽」、「安義
」;福建的「永安」,及閩、贛交界處的「武夷山」,這
一帶古稱「甌越」;湖南的「岳陽」、「益陽」;湖北的
「遠安」、「武安堰」;貴州的「甕安」;雲南的「姚安
」;廣東的「翁源」、「義安」;廣西的「永安關」;四
川的「萬源」、「酉陽」、「雲陽」、「雲安鎮」等,
這組音上下孿生疊韻,並音叶「未央」。
    陜西有「華陽」、「華陰」;山西有「汾陽」、「
渾源」、「火燄山」;山東有「海陽」;江蘇有「淮陰」
、「淮安」、「富安」;安徽有「鳳陽」、「淮陽」、
「懷遠」、「阜陽」、「華陽」;浙江有「海鹽」、「
富陽」、「黃巖」;江西有「分宜」;湖南有「衡陽」;
湖北有「黃安」、「漢陽」;四川有「華陽」;青海的「
海晏」;甘肅有「湟源」、「海原」;新疆有「富蘊」;
廣東有「海安」、「河源」、「好義」、「惠陽」;福
建有「華安」、「福安」、「惠安」;臺灣有「洪雅族
」等,並一音之轉,河南的「外黃」、「外方」山;安徽的
「蕪湖」;江西的「宜豐」、「宜黃」、「永豐」;浙江
的「玉環」;雲南的「鹽豐」;黑龍江的「溫和」;新疆
的「烏河」;廣東的「五華」;浙江的「餘杭」等,是其
倒裝,而「餘杭」又音叶「阿房」。
    吾人攤開中國地圖,即可以看出前面所列的諸叶音
地名,密集於黃土高原、秦嶺漢水區、南陽盆地、黃淮
平原、兩湖盆地、鄱陽盆地、長江三角洲、巢蕪盆地、
江南丘陵等地區,而這一片地區,正是中國古文明的精華
區!帶「陽」字地名也以這個地帶為最多,愈往周邊就愈
少,由於帶「陽」字地名之多,我國海軍戰艦乃得以「陽
」字號命名,「陽」字被認為很不錯的字眼,連宜蘭的卡
瓦蘭溪也要改稱蘭陽溪來湊熱鬧。「洛邑」、「洛陽」
本一音之轉,熱河省有「朝陽」、遼寧省有「瀋陽」,其
地固早已納入中國古老的文化圈,而「陰陽」與「無為
」的思想正是中華文明的精髓。
    「妄擬己意,牽強附會」是中國古文人的通病,如謂
巴東「」縣之得名,云其地下濕而多此(蚯蚓)蟲;謂
「峨嵋」山之得名,云其兩山相對如「蛾眉」;謂「天目
」山之得名,云其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謂
「秭歸」縣之得名,云屈原此縣人,被放,姊來,因名其地
等,其實古地名均即是圖騰名,否則如「邯鄲」、「即墨
」、「芝罘」、「合肥」、「錢塘」、「姑蘇」、「梓
潼」、「馬當」、「魚臺」、「柴桑」、「豫章」、「
番禺」、「博羅」等,將做何解釋乎?
    由叶音地名的分佈情形,吾人可以窺出上古時期各
氏族群的強弱盛衰,及其輾轉遷徙的路徑。古部族名均
即是圖騰名,而古地名、山水名則由於圖騰團的地域化
(見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第四章)。<路史.國名紀>
云:「鮮原在今咸陽。」兩者實一音之轉,前列「咸陽」
、「長安」、「宜陽」、「華陽」等四組叶音,「咸陽
、音叶「軒轅」,倒裝為「有熊」,又音轉為「伏犧」,
又倒裝為「夏后」;「長安」音叶「蚩尤」,倒裝為「有
窮」;「宜陽」音叶「榆罔」,倒裝為「有虞」;「華陽
」音叶「后羿」,倒裝為「禹父」。依此方法一一排比,
上古史的真象即便清晰的浮現在眼前。
    臺灣是一個僅有三、四百年開發歷史,而以漢族移
民為主的社會,因此在臺灣所見的地名現象,可以做為研
究上古史的借鏡。臺南縣的「麻豆」和高雄縣的「彌陀
」,同屬原住民地名的音譯,後者卻被認為因當地蓋有「
彌陀寺」,才被叫做「彌陀」,高拱乾修<臺灣府志>所載
康熙三十三年臺灣府總圖卻明記為「彌羅港」;嘉義縣
的「布袋」鎮舊名「布袋嘴」,一般的說法是其港口的
形狀有如開口的布袋,如果知道文獻上最初記載的地名
是「布大瑞」,難保不令人啞然失笑。
    秦、漢之際的中國人極其樸素,觀漢初所封列侯的
封號,就可以感受到那一份樸拙。「桑乾」河古名「滹
沱」河,<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卻沒有人去理會為何要取這樣的名。「未央」,複姓,見
李淳風乙巳占,「邯鄲」亦為複姓,「阿房」、「未央」
皆以宮殿的所在地做為宮名,再依所選定音字而生出
他義(按:五胡亂華時期,慕容沖叛前秦,據長安西北的阿
房城,史稱其國為西燕。),否則「未央」宮依字面看,難
道說尚未蓋好或還沒蓋到一半嗎?
    四川的西北部,隴、蜀、青、康的交界處一帶,目前
中共成立了「阿壩藏族自治州」,「阿壩」、「魏博(州
名)」、「燕亳(地名)」、「閼伯(部酋)」、「有庳(國
名)」、「鄂博(祭石)」、「鄂畢(河名)」、「陽平(關
名)」、「陰平(地名)」等皆一音之轉,又音轉為「阿房
」,三國時代蜀漢的諸葛亮丞相六出岐山,曾由漢中的「
陰平」、「陽平」進窺長安。
    余曾極力蒐羅複音語詞約兩萬餘個,分別予以分析
歸類,由「女媧」開始,所有的複音可細分成五十五組,
每組再各予倒裝,則共為一百一十組,世界上任何語族的
複音,均可涵蓋消納其中,由第一組至最末一組複音,又
均有演變的軌跡可循。「女」開頭的複音叶音語詞,計
有女媧、女古、女嬌、女虔、女希、女皇、女魃、女禖
、女祿、女隤等十組,「女」收尾的複音叶音語詞,則有
應龍、夔龍、蛟龍、虯龍、蜥龍、黃龍、蟠龍、尨龍、
驪龍、毒龍等十組。「人」通作「侇」,「侇」音近「
有」,「有」開頭的複音叶音語詞,共分有虞、有鬲、有
祖、有巢、有熊、有扈、有庳、有牧、有仍、有邰等十
組,倒裝為榆罔、句吳、中央、蚩尤、軒轅、夫餘、百
越、苗傜、萊言、天乙等,軒轅音叶「咸陽」,蚩尤音叶
「長安」,榆罔音叶「未央」,有扈則音叶「阿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