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的被用做區域性民族統稱,是在元朝以後的
事,在此之前,則被概括的視為「南蠻」之屬類。胡耐安
先生以為:「不拘其族稱之見于史籍的先後,苗、傜之同
為一個系支、之同為中原的土著族系,是有文獻的足資
信徵。」在<隋書‧地理志>裏,雖說已有「莫徭」一名
的出現,但只是用做「夷蜑」的別稱,其正式用「猺」做
為族稱的,是以<宋史>裏所紀的「蠻猺」為最先。
    苗、傜系支的居處,以苗來說就是「西南夷」中的
「南夷」部位,亦即位於國境之南的地區,所以民族學家
概括的稱這一系支曰南支,包括苗、傜、畬、蜑等四個
系支。分別言之:苗族的聚居區,是湖南西部、貴州東半
部;傜族的聚居區,是廣西東半部、廣東北部和湖南南部
;畬的聚居區,是福建北部與浙江南部,全都是山嶺重重,
所謂苗嶺、苗寨、傜山、傜排,無一不山谷崇邃,谿流湍
急。至畬民居處,也是在在是崇山、處處是峻嶺;只有蜑
民,他們以艇為家、水上游居。
    胡耐安先生以為:約當距現代四千四、五百年時,或
許較晚些時,苗傜系支自中原南遷,經長沙、武陵西向的
一支,即<後漢書>所傳的「長沙武陵蠻」,取道武陵西向
的,亦即現今所稱之「苗」族的一支;南向的一支,取道
長沙南向的,亦即現今所稱之「傜」族的一支。又云:畬
屬傜的亞支,而蜑原與蠻連稱曰「蠻蜑」。
    其實,中國南方的族群,並不僅有自中原南遷單一遷
移路線,蓋上古時代中國境內族群的動向,除了由北而南
以外,本又有自西向東之一途,大致上由四川可經由貴州
以入雲南、廣西;由四川東南又可經由湖南以入廣東;自
甘肅東南,更有經由青海、西康以入雲南,再由雲南往兩
廣、中南半島遷徙的路徑。雲貴高原中的雲南、貴州,
可視為同一地理區;兩湖盆地與鄱陽盆地均屬封閉地形,
卻因有舟楫之利及低矮山口可資利用,故古今同為族群
移動主要的管道;東南丘陵與嶺南丘陵同為丘陵地形,除
了河口的三角洲以外,丘陵間的小盆地及高原中的壩子
是其精華地帶,由於交通條件欠佳,這一大片地區就成為
中國境內族群最多樣化的一個區域。
    胡耐安先生云:「在<尚書>、<詩經>裏所見到的苗
、苗民、有苗、三苗等古代之苗,顯然與現代所稱的苗
族,甚少有其淵源的可相牽涉。」此殊不然,蓋以其分佈
範圍之廣、人口數目之眾,以及分枝之繁,已反應出不一
其族相互融和涵化的態勢。此外,以撣泰、濮泰而言,雖
然均帶一個「泰」字,其實是有差別的,駱越、甌越、閩
越、夔越等被籠統的稱為「百越」,事實上將其視為同
一族群的分支,根本是錯誤的!所謂的「百越」實乃擺夷
、僰夷等的擬音漢譯,無關乎數字的多寡,所謂的三苗、
九黎亦不例外,有苗、有熊、有窮、有扈等之「有」,亦
無關乎有、無,苗民、棚民等均宜以音譯視之。
    駱越音叶女媧,分化出龍、鱷兩音,上古中國人本操
複音語、奉龍為圖騰,相傳女媧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
之圖騰名。人類自呱呱墜地所發出的嬰啼聲與圖騰相結
合,一切語詞又皆為女媧一詞所衍生,再由音生義。所有
的複音語詞,計可細分之為一百一十組,而古地名、山水
名、部族名等本均即是圖騰名,今不知苗、傜原先之複
音型態,只要其音譯帶有苗、傜字眼者,皆為廣義上的苗
、傜,甚至只要是與其有關的語詞,如黎苗、秧苗、苗條
、苗裔、咎繇、繇繇、繇來、傜、徭役、徭賦等有
音關係的族群,均為廣義上的苗、傜也。至於狹義的苗
、傜,以「苗」而言:其骨幹當為「黎苗」一族,以其為
最接近「女媧」之音也;以「傜」而言:莫徭、閩越、蠻
猺、苗傜實乃一音之轉,苗中恐亦混有傜也。苗傜又音
叶擺夷、百越,倒裝為阿壩、悅般;有苗音叶雲夢、阿眉
;三苗音叶粟末,倒裝即是麼些;苗民音叶緬猛,茂明安為
其倒裝;苗黎音叶狫、馬來;黎苗音叶冉駹、黎母,故
黎人大本營之海南島中央有黎母嶺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