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記陳稜率兵征流求國之行
云:「初稜將南方諸國人從軍,有崑崙人頗解其語,遣人
慰諭之,流求不從。」此「崑崙人」到底是哪一國人呢?
    中國歷代史書及私人著述中,除了西域的崑崙山之
外,提及海外崑崙的屢見不鮮,其指今何地而言,卻曖昧
不明,<舊唐書.卷197>云:「自林邑以南皆拳髮黑身,通
號為崑崙。」<冊府元龜.卷796>謂「崑崙之墟有火山,
人取木皮續為火浣布。」<續高僧傳.卷二.彥琮傳>曰劉
方「平林邑,所獲佛經合五百六十四夾,一千三百五十餘
部,並崑崙書。」慧琳<一切經音義>引慧超<往五天竺國
傳>,謂閣蔑(吉蔑Khmers)為崑崙諸國中之大國,敬信三
寶;義淨曾言中國僧人在今蘇門答臘詹卑(Jambi)或巴鄰
旁(Palembang)地方之室利佛逝國習崑崙語,凡此皆崑崙
一名廣義之引用也,準是以觀,似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
島之人,大致皆名崑崙,顯然是一名之擴大,猶如當年上
海灘英國租界的印度巡捕,多為來自阿薩密(Assam)的傭
兵,「阿薩密」音近「阿三」,於是舉凡印度人皆稱之曰
「印度阿三」,然則最初「崑崙」究指何處乎?
    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從西數之,有婆
魯師洲、末羅遊洲,即今尸利佛逝國是。莫訶信洲、訶
陵洲、呾呾洲、盆盆洲、掘倫洲、佛逝補羅洲、阿善洲
、末迦漫洲,又有小洲,不能具錄。-----良為掘倫,初至
交廣,遂使總喚崑崙焉。唯此崑崙頭捲體黑,自餘諸國與
神洲不殊,赤腳敢曼總是其式,廣如<南海錄>中具述。」
此文所言之「掘倫洲」,據法國沙畹(Prof. Chavannes)
教授考證,謂即唐時之林邑與真臘,兼及今泰國及馬來亞
半島,「掘」與「窟」古字相通,「掘倫」古音讀如「崑
崙」,則求出此「掘倫洲」之所在即可矣!
    緬甸在十一世紀以前,未曾建立全國性的政權,當時
的情形,亦無緬史可稽。我國史書有關緬甸之記載,最早
者為<唐書>,稱之為驃國,自謂突羅成,闍婆人謂之徒里
掘古,曾於唐德宗貞元六年(西元790年)及唐宣宗大中十
二年(西元858年),兩次向唐朝進貢。其東北部的卑繆,
直接為南詔所管轄,南詔屬中國,故卑繆亦間接臣服於中
國,到了西元1044年,始有阿奴律陀創建蒲干王朝。
    十二世紀末葉,湄南河流域已有吉蔑人建立的兩個
小王國,一為南面的德拉瓦底,建都羅富里,時為高棉的
附庸;另一為北面的哈里旁迦雅,以清邁為首都。泰族的
邦剛套部,先在哈里旁迦雅以南建立根據地,元服南詔,
定雲南,已在暹羅境內的泰族乃奮起建國,西元1292年哈
里旁迦雅覆滅,泰族的速古臺王朝乃成為湄南河流域最
大的王國,至西元1305年為阿瑜陀耶王朝所替代。
    十三世紀以前,蘇門答臘、爪哇與馬來亞屬於三佛
齊帝國(Srivijaya亦稱室利佛逝或悉利必闍耶)的勢力
範圍。三佛齊究竟崛起於何時,無信史可徵,有可能是在
扶南被滅於真臘以後,逐漸在印尼西海岸成長起來的海
上大國,因為在第五世紀左右,由於印尼與中國及錫蘭的
海上交通頻繁,乃使蘇門答臘東南沿海的重要性大為提
高。據<宋史>的記載,自唐昭宣帝天祐元年(西元904年)
至宋孝宗淳熙五年(西元1178年)兩百七十四年間,三佛
齊曾朝貢達二十次,關係極為良好。
    馬來半島原有小國名曰狼牙修(Langkasuka),國家
雖小,建國時間頗早,可能在西元第一世紀左右,而於第
七世紀時為三佛齊所滅。在七世紀末或八世紀初時,中
爪哇的馬泰藍(Mataram)侯國崛起,他們劫掠安南、占婆
的沿海,也侵略真臘,嘗試擴張其勢力到大陸東南亞去;
第十世紀時,東爪哇又出現了一個新興王朝,取代了馬泰
藍的重要性。第十一世紀時的三佛齊帝國向東北擴張,
當時三佛齊在婆羅洲的屬國渤泥(Borneo),便擔負了向
菲律賓群島殖民的任務。至於寮國(Laos)之開始獨立建
國,須遲至西元1350年,故在西元十三世紀之前,有老撾
人受治於高棉,卻無老撾人自己建立的國家。
    隋朝建立於西元589年,接著唐朝於西元618年開國,
至西元907年唐亡,直到西元973年為止,安南都直屬中國
的版圖。唐以前的安南稱為交州,即現在稱做北圻的部
份,在交州以南的是於西元二世紀時建國,奠都於順化的
占婆(Champa),即現在稱做中圻的部份,唐高宗時置安南
都護府,將占婆在中圻的領土合併,迫使占婆南遷,占婆
從此一蹶不振。立國於今日高棉南部和越南南圻一帶的
古國名為夫南或扶南(Phnom),<晉書>有扶南傳,記載扶
南建國之情形頗詳,其開國大約在西元第一世紀,在往後
的兩百年中,扶南成為一個大帝國,其威信超越今日泰國
的大部份地區,甚至邁進了馬來半島的部份,其君王派遣
使者到中國去,在必要時中國使節也來到扶南。
    大約在六世紀的時候,真臘(Chenla)在湄公河流域
崛起,真臘位於扶南之北,曾經是扶南的一個屬國,可是
後來終於擺脫了扶南的羈絆,並且征服了扶南。隋時的
真臘已有今高棉全部,兼有寮國的南部及越南的南部,並
擁有在泰國和馬來半島的霸權。真臘在八世紀分裂為北
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兩部份,西元802年重新統一
起來,改稱為柬埔寨(Cambodia),新王國的帝王著手兼併
許多小國,並企圖征服占婆與越南。西元1219年以後,王
國開始急速衰微,邊遠的屬國紛紛脫離,南下的泰人帶來
巨大的壓力,在西邊的泰人和東邊的占婆及後來的越南
雙邊夾擊之一,疆域逐漸縮小到目前的大小。
    以上大略的將中南半島與南洋群島的歷史軌跡做了
一個掃瞄,吾人從中可以理出一個清晰的輪廓,南洋群島
第一個重要的國家,到目前為止的證據所示乃是三佛齊
或室利佛逝,而中南半島在緬甸與泰國尚未興起以前,執
霸主之牛耳者,前期為扶南,後期為真臘,而真臘實乃植
其富強之國基於扶南之上。
    勞幹<二千年來的中越關係>一文中說:「柬埔寨在
中國歷史上,有崑崙、扶南、真臘諸名。」第不知其何
所本?漢武帝既定南越,漢帝國的疆域直抵今之廣南,明
末的越南分裂成南北朝並峙之局,南朝都順化號廣南,而
「廣南」音叶「崑崙」。真臘之所以分裂成為水、陸兩
真臘,B.R.Pearm氏所著<東南亞史導論>以為或許因為「
吉蔑人和扶南人發覺到他們很難相處在一起」,隱約察
覺到人種上的差異,<周禮>註:「混淪即崑崙。」「混淪
」音近「扶南」,印尼語謂「山」曰「Gunung」,音近「
崑崙」,中國西南邊陲有喀喇崑崙山,「喀喇」義即「黑
」,「崑崙」即「山」之義也,故吉蔑語「扶南」意指「
大山」,其實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扶南」與「山」的指
謂同音,而廣南的原住民殆本與扶南同一種屬。「拳髮
黑身」蓋扶南人種的特徵,今「佧倫(Karen)」與「葛獠
」殆即其後裔,故所謂「崑崙」實即「扶南」之叶音,迨
扶南亡後,遂擴大而統稱這一帶膚色較黑之人曰崑崙也!
陸真臘之地至西元1353年統一於南掌(Lanchang),真臘
、南掌互為倒裝,「南掌」音近「羅鄒(鄒族全名)」,余
有多篇論文考證流求乃羅鄒的對音,隋軍至流求國所接
觸即為鄒族,往昔稱臺灣深山之生番的「傀儡」又音近
「崑崙」,故陳稜軍中的崑崙人「頗解其語」也!
    元.周達觀<真臘風土紀>總敘云:「自溫州開洋,行
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洲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
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浦,乃其境也。又自真埔
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此處已明示崑崙洋在扶南
外海矣!<新唐書.卷222>:「扶南在日南之南七十里,地
卑窪,與環王同俗,有城郭宮殿。王姓古龍,居重觀柵城,
楉葉護屋,王出乘象。其人黑身鬈髮,裸行。」王姓或其
王號之誤,古龍音近崑崙,然崑崙不必因之而得名,王姓
同於國名亦非絕不可能,此處明言其人黑身鬈髮。南印
度之科蘭姆(Koulam),即宋時之故臨國,元時之俱藍國;
馬來半島中之喀拉巴(Kalahbar),即唐時之箇羅國,宋時
之古羅國,均亦音叶崑崙。印度古為黑人之國,厥後蒙古
利亞種與雅利安人接踵而至,與土著苦戰多年而征服之,
驅之至東南海邊及南洋各島,掘倫洲尤為黑色人種聚居
之地,是以義淨謂「唯此崑崙,頭捲身黑,自餘諸國,與神
州不殊。」印度人謂黑人曰「骨倫」,實乃崑崙之叶音,
遺留於印度之黑人被視為鄙賤之族,然印度黑人文化固
高於南洋各島土著,而至各島者,則往往能為之君長,<唐
書>盤盤、扶南之王族多姓古龍,或即因此。
    <晉書.卷32.后妃傳>孝武文李太后(東晉簡文帝之
妃)條有云:「時(李)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
宮人皆謂之崑崙。」可知第四世紀中葉,中國南方已有
崑崙奴多人輸入矣。此外,如五世紀中葉,有宋武帝寵愛
某崑崙奴,使之梃擊侮辱百官之事,又如被稱為唐代著作
之<崑崙奴傳>,詳記代宗大曆時代,住居長安崔生所蓄崑
崙奴磨勒之事,由此可知當時中國北方亦已有役使崑崙
奴之形跡矣。降至元代,凡大官顯宦之家,若不蓄高麗婢
與崑崙奴者,則被認為殊失貴紳之體面,而且須受世間之
指彈,如明初葉子奇<草木子.卷三.雜制篇>所記云:「北
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
不成仕宦。」亦可見風氣時尚之一班了。
    南海黑人之在中國為奴者,中國人普遍皆呼之為崑
崙奴,然此外尚有僧祇奴(<新唐書.南蠻傳>)、鬼奴(<萍
洲可談.卷二>)、野人(同上)、黑小廝(<異域錄>)、番
小廝(<南域筆記.卷七>)、蕃奴(<嶺外代答.卷三>)等種
種稱謂,「僧祇」即波斯語或阿拉伯阿曼(Oman)地方方
言「Zangi」之音譯,與趙汝适<諸蕃志>中所載之「崑崙
層期」及周去非<嶺外代答>所載之「崑崙層基」,皆即
科斯麻士<基督教諸國風土記>中之「青幾(Jing)」,亦
即是今東菲「桑吉巴(Zanzibal)」的異譯,蓋阿拉伯人
稱東非洲大陸,自克力滿栖河(Kilimanchi R.)迤南至南
緯十一度餘之德耳加多角(Cape Delgado),皆名曰桑吉
巴也。唐人記載之崑崙國,有時指南洋之黑種國家,如掘
倫洲、林邑、扶南、真臘之類;有時指印度之土著,如所
謂五崑崙國之類;有時指非洲東部之黑人國家,如<本草>
之肉豆蔻、骨路支,謂生崑崙國是也。崑崙又音叶岢嵐
(山名),音轉為嵫釐(峻險貌)、崢嶸(高峻貌)、峮嶙(山
相連接)、岐嶷(峻茂之貌)、邛崍(山名)、丘壟、丘陵
、矗立,倒裝為犖确(山多大石)、崚嶒(山貌)、念青(山
名)、嶙峮(山相連接)、巃(山氣瀰漫的樣子)、輪囷
(屈曲盤戾貌),康藏之交有「念青唐古喇山」,亦有可能
頭髮屈曲盤戾者即蒙「崑崙」之號。
    崑崙奴雖以南海之黑人為主,然唐、宋時代,非洲之
黑奴經伊斯蘭教徒之手,亦頗有輸入於中國之形跡,而當
時混稱之曰崑崙奴,最初實肇端於扶南人種。今南洋更
不聞有何佔政治勢力之黑人,蓋唐以後黑種愈益式微,同
化於馬來人種中矣。近代地理學者亦謂馬來半島及南洋
各島之「內格里托斯(Negritos)」種人(菲律賓中部有
尼革羅(Negros)島、蘇門答臘西北有尼古巴(Nicobar)
群島),其形貌與非洲之黑人無異,然其人數甚少,被馬來
人驅匿深山,不可多見,其主要音節為「崑崙」倒裝,視
為同一族類可也!另,烏拉阿爾泰語系如日本語、滿洲語
等謂「黑」之「Kara」亦音叶「崑崙」,中國北方人或
習知此音,則自然極易於將黑皮膚的人稱做「崑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