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教育版的父母經單元,五月三十一日登出了
一篇劉瑞玲老師投稿,大標題「史地資優兒  讓我歡喜
讓我憂」,小標題「他樂在其中  但在並非『科科平等
』的社會  世俗父母不免遺憾」的文章,乍見標題已使
我雙眼為之一亮,讀完後更是令我大受感動,惺惺相惜以
及物傷其類之心油然而生,想當年的我不也就是如劉老
師所描述的兒子般,同樣是個「史地資優兒」嗎?如今我
已年過半百,想在此以過來人的心境,沉痛的呼籲教育當
局,就別再輕易的斷送這棵優秀的民族幼苗了!
    應該是天生的興趣使然,當我還只是個小學生時,已
能憑印象用筆勾勒出世界的地圖,並已不只一次看完了
<三國演義>。及至上了初級中學,問題就開始來了,初二
導師在學期末了所給的短評是「學有所偏,未能並進」;
上了初三,曾經在同一天裏,上節課剛以英語科在班上拿
到最高分受表揚,下一節課就因數學科考零分,被老師罵
得直如狗血淋頭,羞愧得無地自容。初中畢業,雖然還能
考上臺南二中,師專的入學考試卻因為數學一科的不及
格而拖累了總分,只能勉強得到備取第二的名次。上了
高中以後,索性數學完全放棄,不及格的學科新增了物理
、化學,連一向拿手的英文也一落千丈,到了這個地步那
真是不用混了,換了四所學校才完成了高中學業,差堪欣
慰的是當時的環境還有投筆從戎的一條生路。
    現在的我早已從軍旅中退了下來,踏入這個社會中
著實吃了不少的苦頭,如今的我以具有兩極化之社會評
價的「論命」為業,以能為人指點迷津而取得精神上的
滿足。除了專業的命理書籍以外,充斥在我數個書櫥中
的,絕大多數都是以中國或臺灣開頭,而以一個「史」字
結尾的這類書籍。換句話講,都是一些不能換飯吃的書
籍,但是我卻樂此不疲。十二年前,我開始了有關龍、圖
騰、上古史、文字學、音韻學諸方面的研究,並已出版
了與「龍圖騰與複音語研究系列」有關的多本書籍,在
學術上取得了超過五十項重大的發現,雖然至今依然未
能獲得學術界普遍的認同與肯定,但這並不是我所能左
右的,即使兩三百年後方為人所瞭解又有何妨?重要的是
我對我自己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交待,也十分清楚我之所
以迷上史地,正是因為老天爺要我來完成其所交付給我
的使命,只要這樣想不就可以釋懷了嗎?!
    今天的我能有屬於自己的學術論著問世,實在是不
幸中的大幸,也是極其不容易的!試問:如果我必須為了
養活一家老小在外披霜瀝雪,圖個一己的溫飽既已不易,
又哪來的餘力侈談研究學問呢?在我的「龍圖騰與複音
語的研究系列」裏,沒有任何一頁、一段須要用上代數
、三角、幾何、涵數、微積分,也絲毫用不上物理、化
學,但我卻因為這些學科成績不佳,沒能取得學士學位,
嘔心瀝血的著作也缺乏適當的發表管道,偶爾有機會在
報章、雜誌上發表的少數幾篇文章,也只能言者諄諄而
聽者藐藐,固然沒有人站出來加以反駁我的學術論點,卻
也至今沒有人挺身而出附和我的研究成果!歸根究底,難
道不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出了問題嗎?如果在初中階段,就
可以「史地資優生」專業培養,免修數學、理化等科目,
除了可以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不是可以為國家造就出
無數的文史碩材,以免這些「學有所偏」的人流離失所,
甚至於就此葬送了有用之材嗎?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
社會裏,除了當教員以外就有失業之虞的史、地等學科,
有多少人真的能夠永恒持其志,而畢生埋首於斯呢?當今
全球的學術界嚴重失衡,自然科學一枝獨秀,人文科學卻
是停滯不前,放任這種局面繼續下去的結果,有可能把全
人類推向毀滅的命運!自古文史不分家,史地的高材生必
然也就是人文科學重要的成員,最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棟
樑,我們的教育當局還要任憑這些天才自生自滅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 潛龍 的頭像
    黃 潛龍

    中外史地大翻案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