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國人所稱的「緬甸」,與緬甸人自稱其國名的「
BURMA」,音韻並不相符,這個我國過去的藩屬之一,國旗
的式樣完全與我國國旗相彷彿,並且將其第一次升起的
第一面國旗,贈送給抗戰時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鄰邦,
我國為何以「緬甸」稱之呢?
    緬甸原為我國「西南夷」,秦稱「朱波」,漢為「撣
國」,唐為「驃國」,宋為「蒲甘」。宋徽宗崇寧四年,
有「緬入貢,蓋舉其國」一語,崇寧五年,有「蒲甘入貢
」之語。其與我國的關係,最早見於史乘的,為在東漢和
帝時代,<後漢書.西南夷傳>云:「永元九年(A.D.97)儌
外蠻及撣國王雍由調,遣重譯,奉國珍寶;和帝賜金印紫
綬,小君長皆加印綬錢帛。-----永寧元年(A.D.120),撣
國王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貢,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
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及善跳丸,數乃至千。自言我海西
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撣音「Shan」又
音近「泰(Thai)」,此撣國可能是泰國的前身。
    <唐書.南蠻傳>驃國條云:「驃,古朱波也,自號突羅
朱,闍婆國人曰徒里拙,在永昌南二千里,去京師萬四千
里,東鄰真臘,西接東天竺,西南墮和羅,南屬海,北南詔,
地長三千里,廣五千里。東北袤長,屬羊苴咩城,凡屬國
十八。-----諸國估舶所湊,越海即闍婆也。-----近城
有沙山不毛地,亦與波斯、婆羅門接,距西舍利者,中天
竺也。南詔以兵強地接,常羈制之。貞元中(唐德宗年號
785-804),王雍羌聞南詔歸唐,有內附心。異牟尋(南詔
國王)遣使楊如明,詣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請獻夷中歌
曲,且令驃國進樂人,於是皋作南詔奉聖樂。-----雍羌
亦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
譜次其聲,以其舞容樂器異常,乃圖畫以獻。」
    驃都「Prome」,今譯「卑繆」,又名「眉苗」或「
眉茂(Magmyao)」,都城名即其國名。吳俊才<東南亞史>
云:「緬甸撣語稱猛(Mon),自梵語緬猛(Myamma)音轉而
來。所謂緬猛,實即婆羅門(Brahma)的叶音。緬甸中古
時代的碑文,凡宜用婆羅門一辭之處,皆用緬猛代替,如
婆羅門國(Brahmadesa)常寫為緬猛國(Myammadesa)。十
一世紀的得楞碑銘中,亦稱緬人為緬猛,這可見緬甸稱緬
受印度的影響很大。」婆羅門教是印度最早的宗教,佛
教只是婆羅門教的革新,巴拉瓦(族名)是印度的土著,巴
拉瓦急讀之音叶寶婺(地名)、博望(地名),閩南語後兩
者音叶婆羅門,可能婆羅門教即是巴拉瓦人所創立。婆
羅門又音叶「卑繆」、「片馬(地名)」、「八莫(Bhamo
地名)」、「帕米爾(Pamir高原)」、「拜禡(羅羅巫師)
」、「筆禡(擺夷巫師)」等,音轉為「靡莫」、「眉苗
或眉茂」、「孟買(Bombay」、「莫拉孟(Moraman地名)
」、「Myamma(緬猛)」、「BURMA」等,<史記.西南夷列
傳>:「西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
十數,滇最大。」「滇」音近「撣」,「緬猛」殆即「靡
莫」之屬,非即以婆羅門教教名為族名。
    「朱波」音叶爪哇(Java)的古名「闍婆」,殆其未
入海以前的故居,故闍婆對緬甸並不陌生。「突羅成」
或「徒里拙」音叶雲南的「騰衝」,而與唐時泰境的「
赤土」國國名互為倒裝。西元1044年,阿奴律陀崛起於
伊洛瓦底江中部盆地的蒲甘(Pagan),建立了緬甸史上第
一個統一王朝,到元代對緬五次用兵,蒲甘王朝滅亡,享
國有243年。<元史.卷61.地理志>云:「雲南諸路行中書
省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
其餘甸寨軍民等府尚不在此數。」各路府中帶有「甸」
字者有蒙憐甸、蒙萊甸、南甸、六難甸、雲龍甸、縹甸
、木朵甸、金齒甸、孟定甸、孟愛甸、蒙陽甸、只迷甸
、金井甸、怒江甸、歹羅甸、蒲東甸、蒙忙甸、大倒甸
、大都甸、益當甸、陋麻甸、忙兀甸、忙吉剌甸、忙牙
甸、忙藍甸、木禮甸、小花甸、木欖甸、孟住甸、歹魯
甸、羅洛甸、木茅甸、銀沙羅甸、孟侄甸、景新甸、九
索帶火甸、思摩甸、都目甸、不里侶也構甸、沙則泥大
甸、阿都甸、孟綾甸、木麓甸、震濃甸、廣甸、甸尾、
蒙樣剛甸、者線甸、蒙慶甸、孟併甸、孟廣甸、者樣甸
、穆由甸、羅必甸等,蒙忙、木茅皆音叶緬猛,由雲南今
猶有尋甸、施甸、新甸、魯甸、妥甸、汪甸、巨甸、角
家甸、右甸、小甸、中甸、小中甸、甸尾、甸心等,而
箇舊之北竟有緬甸,騰衝西南且有畹町,而三國時期貴州
一帶建有羅甸國觀之,實因這一帶特多「甸(滇)」的叶
音地名,後始演變為部落單位之稱,緬猛國名稱甸易於蒙
蔽真象,尋甸、施甸、新甸、小甸一音之轉,又倒裝為甸
心,分化出暹、泰二音,得楞(族名)則雲南大理(國名)之
屬也!緬中的「甸(滇)」、暹羅的「泰」蓋皆「氐」類。 
      巴拉瓦又音叶擺夷、僰夷(族名)、百越(族名)、
鄱陽(湖名)、番禺(地名)、澎湖(島名)、排灣(族名),
澎湖群島是排灣族渡海來臺的中繼站。安倍明義<台灣
地名研究>將卑南族列為排灣族的一支,卑南之全名為卑
南覓,自稱普由馬(Puyuma),或稱漂馬、畢瑪,正音叶卑
繆與中國大陸上無數叫做「白馬」的地名。「近城有沙
山不毛地」的「不毛」,及諸葛亮<出師表>:「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中的「不毛」,均即是「卑繆」的異譯,
<唐書>顯然誤以其為寸草不生之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 潛龍 的頭像
    黃 潛龍

    中外史地大翻案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