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傳‧隱公八年>:「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
生以賜姓。」<說文解字>:「姓,人所生也。」<禮‧
曲禮>:「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鄭注:姓之言生也
。」<白虎通‧姓名篇>:「姓者,生也,人所稟天氣所
以生也。」<詩‧麟趾>:「振振公姓。毛傳:公姓,公
生也。」較古的時代,姓與生只是一個字。五經義異,
今文齊、魯、韓三家詩說,及春秋公羊說均謂「聖人皆
無父,感天而生。」較原始的初民社會中,人知有母不
知有父,同一圖騰團的人皆相信所有團員都是由於女子
同圖騰的接觸而生的。圖騰的原意在於生生,姓是表示
人所以生,與現在初民對圖騰之觀念相同。
    上古人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釋名>:「人始生
曰嫛婗。」嫛婗音蚵蠪(蜥蜴)、(wani鱷也)、
囡(女兒)、兒女、兒郎、衙內、吾儂、吾人,倒裝為女
兒、男兒、妞兒、女娃、你我、黎元、人員、人煙、
嘔(小兒語也)、龍吟、弄瓦(生女)、女媧,分化出龍、
鱷或逆、這兩組音。相傳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
始之圖騰名,<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
吞人即浮出。」媧音同呱,<說文>:「呱,小兒聲。
」接連兩聲「呱」之間,必膠著出一「na」音,此音與
「哇」就合音而為「女媧」。兩個音節是人類語言的基
本型態,自「女媧」及其倒裝的「臥龍」以降,至上下
同韻相的「肅慎─賽夏」,共計可細分成110組圖騰
名,這些圖騰名的叶音又「由音生義」,再依音義覓字
,嬰兒啼聲與圖騰名相結合,人類文明於焉展開。窩泥
族又作和泥族,呱又音轉為化,<周禮‧春官‧大宗伯>
:「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為鷹之
類,皆身在而心化。若鼠化為鴽、雀化為蛤蜃之等,皆
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上古人有「化」的觀念,
以為萬物皆圖騰所化,因而圖騰也隨之而多樣化。
    <詩‧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
芒芒。」商人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玄鳥所生,至東周宋襄
公時,其後裔宋國人的傳說仍謂他們的祖先出自玄鳥。
「玄鳥」音叶翛然(快捷)、小鳥、絢麗、昔喇(黃色)、
(白色的)、西拉耶(siraya族名)、新羅或徐羅伐
(國名)、桑林(商社)、商量、商人,倒裝為鳥俗(氏族)
、女脩,<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
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
------。」秦人的傳說亦謂其祖先出自玄鳥。<說文長
箋>:「黑而有黃色者為玄。」商人尚白,新羅、西拉
耶亦皆尚白,惟秦始皇推五德終始因水德故尚黑。丁山
<由三代都邑論其民族文化>疑殷人國號所以又稱商者,
以其曾居商邱,然而宋、商一地,殷人「不常厥邑」,
屢遷之都邑固有多處,何以獨稱「殷」與「商」?商之
一地不是也有可能因商人居此而得名嗎?
    「玄鳥」神話之核心,在於祖宗以卵生而創業,後
代神話與此說屬於一源而分化者,除秦以外,全屬東北
民族。<左傳‧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
東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丁山總結三代都邑一文
作結論云:「吾故疑殷本燕亳山戎之類,我中國東北民
族也。」「山戎」正即「商人」、「匈奴」叶音,文明
進化遲速之別耳。<詩‧商頌>長發:「有娀方將,帝立
子生商。」有娀是商人母系的始祖,李宗侗<中國古代
社會史>謂:「將,是一種祭祀,『有娀方將』即有娀
方在祭祀。」根本誤解了「將」的訓義,<詩‧小雅>:
「鮮我方將。註:壯也。」「有娀方將」是有娀方當壯
盛,也就是正值青春年華的意思。<論衡‧吉驗篇>:「
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氣如大
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後生子,捐於豬溷中,豬
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徙置馬欄中,欲使馬藉殺之,馬
復以口氣噓之,不死。王疑以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
畜之,名東明,命牧牛馬。東明善射,王恐奪其國也,
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淹淲水,以弓擊水,魚浮為橋
,東明得渡,魚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餘,故
北夷有夫餘國焉。」淹淲、夫餘互為倒裝,帝立、橐離
皆音叶日本語謂「鳥」的「(tori)」,「帝立子生
商」須解作「商人以鳥卵生」方有著落。
    商人本操「烏拉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入主中土以
後自難脫被同化的命運,此不可不知。<史記‧殷本紀>
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
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或
作,<論衡‧奇怪篇>:「母吞燕卵而生,故殷姓
曰子。」日本語「子」的音讀曰「(ko)」;謂男子曰
「(odoko)」,前二音節音叶「於菟(虎也)」,
末二音節音叶「荳蔻」、「頭盔」;謂幼兒曰「
(kodomo)」,前二音節音叶「蝌蚪」、「孤塗(子也)」
、閩南語「簡狄」,末二音節音叶「兜鍪」、「童蒙」
、「東明」。<說文>:「冑,兜鍪。」<增韻>:「胄,
裔也。又,系也、嗣也。」冑、胄本同一字,後人強析
之耳!「契」之古音本讀同「子()」,「有娀、帝嚳
」的神話與「突厥(TURK)、阿史那」系出同源。
    <魏書‧高句麗傳>:「高句麗者,出於夫餘,自言
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為夫餘王閉於室中,為日所
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
升。夫餘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
棄之於路,牛馬避之,棄之於野,眾鳥以毛茹之,夫餘
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於暖
處,有一男破殼而出,及其長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
朱蒙者,善射也。------」東明、朱蒙一音之轉,高麗
<好大王碑>作「鄒牟」,朝鮮<舊三國史東明王本紀>中
的「解慕漱」皆同音的異譯。蒙古語謂箭鏃的「者別」
音叶朱蒙,倒裝為謂善射者的「蔑兒減」。<穆天子傳>
卷二:「□封膜晝于河水之陽,以為殷人主。注:謂主
其祭祀,言同姓也。」朱蒙、鄒牟音叶荊羋、吉蔑、即
墨、中牟、葭萌、荊門、且末、Germany(日耳曼)、朱
明、昭明,倒裝為膜晝、美稷、米脂、孟津、綿竹、蒙
自、澠池、万俟(複姓)、鄚頡、滿洲、馬札兒(族名),
、咼形似,<字彙補>:「,古文子字。」子古文從
咼,「咼(ㄎㄨㄞ)」音近「子()」。解慕漱、佳木斯
(地名)又音庫莫奚(族名),吉蔑又音叶高棉、高密、
姑墨、耿馬、蓋馬、蓋牟、廣牧、庫蠻(族名)、昆明、
昆莫,「昆莫」為烏孫王號,竊疑契之子「昭明」亦為
王號,而「契」與「昭明」則為一人之分化。
    <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邱,
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丁先疑
昭明、閼伯本同一人,余不以為然。惟,「閼伯」音叶
「燕亳」,<淮南子‧天文訓>云:「南方火也,其帝炎
帝,其佐朱明。」火性炎上、朱色光明,炎帝、朱明皆
因字義而被附會為與火有關。相土音叶商湯、盤庚音叶
蒲姑、夷羊音叶伊尹與夷羿、檮杌音叶湯陰,<周語>:
「商之興也,檮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閩
南語「檮杌」音叶「帝嚳」;楚國史官亦名「檮杌」,
楚與商之語言實有相同之處。上古時代之國名、王號、
部族名等,流傳至後世者僅存其鳳毛麟角,更遑論舉其
事跡?後人每據傳說之一鱗片爪,就其叶音羅織葛藤、
捕風捉影,其幸而流傳至今,散見於諸子百家著述之雜
亂無章、舛誤百出的有限史料,已經是後世人的瑰寶,
今天吾人猶能一點一滴的據以挖掘史實,豈不是不幸中
的大幸?但毫不篩選的照單全收則萬萬不可!
    <前漢書‧貨殖傳>:「蝝魚麛卵。註:師古曰,卵
鳥卵也。」凡物無乳者卵生,<禮‧內則>:「濡魚卵醬
實蓼。」卵又音鯤,魚子也。蝸又與媧通,<禮‧明堂
位>:「女蝸之笙簧。」女蝸音老鴰(烏鴉)、客家話
謂男陰的「朊(ㄌㄧㄣ ㄍㄨㄣ)」,倒裝為顆粒、果
蓏(草木實)、Crow(烏鴉)、(karas烏鴉)的前二
節音,分化出卵、鯤二音。「朊」前一音的聲母若消
失,就音轉為Eagle(鷹)、鷹勾、Iraq(魚卵)、Egg(蛋;
卵),倒裝為睾丸、鯤鮞(魚子)。魚卵通稱魚子,女媧
音叶勞燕、老鷹、凌雲、卵翼,其倒裝之「兒女」的「
兒」從阿蘭、阿里、阿陵、阿那等得「ㄚ」音;而女蝸
叶音之娘姑、弱冠,及其倒裝的姑娘、倌人、哥老的「
姑」、「官」、「哥」等,皆為置於名後之暱稱,明末
閩粵人猶盛行置「官」於名後,如鄭一官、洪熙官等;
<水滸傳>中陽穀縣賣梨的小孩渾名「鄆哥」(閩南語中
此風猶存),今人稱士兵「阿兵哥」;<紅樓夢>第28回
稱王熙鳳「鳳姑」,第39回又稱「鳳哥兒」,日本女子
加「子()」於名後的意義與由來應亦相同。
    「女蝸─夔龍」音轉為「女嬌─蛟龍」,女嬌的前
一音聲母若消失,就音轉為幼稚、兒子,倒裝為祚胤、
織阿(月御),「子」在此除音「ㄗv」外,又與「ㄚ」
音取得聯繫,如閩南與子女、子弟、弟子、孝子等的「
子」皆音「ㄗㄨ\」;種子、銃子、烏魚子、細粒子等
的「子」皆音「ㄐㄧ\」;棋子、手內子等的「子」皆
從「兒(ㄐㄧv)」音「ㄐㄧ\」;桌子、椅子等的「子」
則從「兒(ㄦ/)」音「ㄚ\」,「鳳姐兒」又稱「鳳辣子
」。鷹勾、鶯哥又音叶紈、阿哥,<水滸傳>第二回中
魯達於史進、王進均稱「阿哥」,由於「阿」與「子」
已糾纏不清,故於「子路」、「子貢」等的「子」皆音
「ㄚ」,甚至有尊稱意味的「孔子」、「孟子」等的「
子」亦然,而音轉為「ㄝ」或「ㄝ」。「兒」字兼
有「ㄋㄧ/(女)」、「ㄦ/(媧)」二音,國語「爾(ㄦv)
」閩南語音「ㄋㄧ\」,是「汝(ㄖㄨv)」又可音轉為「
子(ㄗv)」,<毛詩>:「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
手,與子偕老。」此處的「子」實男、女之通稱,直可
作「爾(汝)」解,前人多因<論語>而誤以為尊稱。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其母有邰氏女曰
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怡然說,
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之隘巷
,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林中,------渠中冰上,
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
之,因名曰。」一作餘,望文生義,故編出遭棄
之神話,與東明神話有幾分神似。「踐巨人跡」,<詩
‧大雅>作「履帝武敏歆」,我以為應作「至郊禖而『
誕育(兒童)』疾動」解方有著落(按:閩南語『帝武』
音叶『兜鍪』,是胄裔之意)。有邰、帝武互為倒裝;
餘音叶姜原,倒裝為后稷,分化出姬、二音。
註一:上古人奉以為圖騰的原不過「龍(鱷)」一種,其
      他生物也皆以種種原因而承襲了圖騰名。例如:
      <類篇>:「蟺,與鼉、通,水蟲,似蜥蜴。」
      鼉即今揚子鱷,<集韻>:「蟺同蟬。」蟬未蛻時
      名復育,上古人誤以其能死而復生。
註二:丁山先生云「契所居即春秋時燕亳,兩漢之薊縣
      。」閼伯居商邱,相土因之,<左傳‧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子曰實沈。
      ------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邱,------商人是
      因,------遷實沈于大夏,唐人是因。」「遷閼
      伯于商邱」似隱含「自燕亳遷于商邱」之真象,
      故丁山疑閼伯即昭明。自契至成湯均曾居此,是
      以得商邱之名焉。「遷實沈于大夏」似隱含「遷
      肅慎于朝鮮」之真象。此處言高辛氏之子,彼處
      云陶唐氏之火正,難保無張冠李戴之嫌。
註三:「朱蒙」又音叶注目、蒙古語謂「箭鏃、槍刺」
      的「者別」,倒裝為瞄準、蒙古語謂「善射者」
      的「蔑兒減」,蒙古族發源地位近東北。
註四:<左傳‧宣公四年>:「鬥伯比淫於子之女,生
      子文焉。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子田,
      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
      穀、謂虎於菟,故命之曰鬥穀於菟,實為令尹子
      文。」「於菟」音叶無敵、偉大,故訓為虎;「
      鬥穀」實音叶荳蔻,倒裝為匈奴語謂子的「孤塗
      (kudu)」,「鬥伯比」本「鬥穀伯比」之省。
註五:<周書‧突厥傳>:「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
      阿史那氏。------「居金山之陽,為茹茹鐵工,
      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
      。------十母子內欲擇立一人,------共為約曰
      :向樹跳躍,能最高者即推立之。阿史那子年幼
      而跳最高者,諸子遂奉以為主,號阿賢設。」
註六:<白虎通‧姓名篇>引刑德放:「禹姓姒氏,祖昌
      意以薏苡生。」<論衡‧奇怪篇>:「禹母吞薏苡
      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
      :「(修己)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夏禹
      分化出似、以二音,故附會禹為夏之祖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